第122章(第3/4页)

刘煦听过卓思衡前面的分析已是豁然开朗,别说三件,就是三十件他也恨不得立刻去做来证明自己,点头点得比方才快多了。

“好,咱们是君子之约,不需要盟誓不需要繁文缛节,只需要你将我的话牢记在心。”

“我定然信守!”

卓思衡收敛笑容,严肃道:“第一件事,你务必要好好读书,这是一切的前提。读书可以让人纵然在孤独时依然强大,静其心端其身,修养与知识会是你一生的助力。当然,这是长期的,短期内优秀本身也能让你成为一个好的榜样,想挑出榜样的错误是一件难事,因为这对于树立榜样的人来说,这也是在否定自己。”

“第二件事,我要你学会观察。你要去观察你的父皇,看他如何说话,通过他呈现出的态势来探知他如何思考。”

刘煦问道:“卓侍诏是要我学会揣度圣意么?”

卓思衡摇头:“你不需要揣度,拿捏人心并不难,一个人的思维模式不容易通过一件事暴露,但桩桩件件叠加在一起,总能总结出规律,这里面的规律是一个人的行事逻辑和内心准则。你需要知道你父皇的这两点,但不为了讨好和逢迎,而为了规避可能出现的障碍,并从中学到经验,积累自己的力量。”

“我总是不知道父皇如何想,这很难,但我愿意一试!”

“好,有殿下这句话,我也就放心了。”卓思衡微有笑意,却又立即收敛,这次的表情比之前都要更认真,“第三点,我要你拒绝即将到来的一个要求。”

“什么要求?”

“殿下到了东宫开府的年纪,也会有人给你筹谋婚事。这些都不重要,他们都是你必须面对的事情,但这其中会蕴藏一个危机。那就是东宫开府意味着你有自己的班底,你可以接受东宫,接受你父皇的赐婚,接受所有符合你身份地位的赏赐和恩典,但你必须拒绝东宫班底的存在,你要告诉你的父皇,如今国库处处都要用银子,若单独为你开辟僚属,无论银钱还是人力都过于耗费,你并不染指政事,仍在求学,实在不需要一团人围着你转。”

卓思衡要避免太子过早陷入进退维谷的泥淖。

要知道东宫开辟僚属也未必有官员愿意去,而被派去的也不知道安得是什么心。郑镜堂在甬道上的话卓思衡每每回想都觉得意味深长,或许这些人已经找好了后手,若是真的开宫自辟僚属,那太子岂不成了真正的靶子?任何人都可以将人安插其中,连皇帝也会更忌惮三分。

独善其身是眼下最好的选择。

“以上三点,切记切记。”卓思衡握住太子的手叮嘱道,“虽要小心,但也不必过于担忧,殿下不是一个人面对未知的明日,你还有母后和妹妹,她们是你真正可以信任的人。而前朝不管遇到千难万险还有我在,我可以救你一次,就可以救你第二次,但是我希望这个第二次机会永远不要出现。”

卓思衡心理很矛盾,他即希望太子能有点安全感,所以才这样说,又怕太子安全感过了头,失了分寸和谨慎。

但好在太子是个稳重小心过分的个性,想来也不会太过冒进。

“记住了吗?”

好像在叮嘱小孩子似的。

卓思衡自己问完都忍不住在心底腹诽嘲讽自己的婆妈。

偏偏太子是个捧场的,不止点头,还特意说了一下:“记住了!”

“好,我们没有那么多机会像今天一样见面详谈,但只要你记住这三点,就如同我在你身边叮咛。”卓思衡替太子理了理衫袍的领口,双手重重拍在他肩上道,“好了,别不见人太久,回去照着我说得做,快走吧!”

太子当然是舍不得卓思衡的,一步三回头,最后还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成熟,咬牙痛快离去。

留卓思衡一个人靠在墙上,望着灰尘发愣。

他不知道自己这样做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但他也是竭尽全力,做了他觉得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他不像太子需要墨守自己的地位,他需要的是创造。

创造一个他和太子共同的未来。

卓思衡现在已经开始需要筹码进行这一场博弈,就像皇帝会为想要的权力营造其需要的政治氛围,卓思衡也是如此。

他们都要走一条很长的路去验证自己的未来尽头是否有明光迎接。

想至此处,原本的疑虑也变成笃定,他相信自己没有做出错误的选择。

……

此次国子监拟试后,国子监太学着实太平了,不过就算不太平,朝野内外也没工夫盯着他们。

这些日子最热闹的事是八地宗室藩王带着自己的世子入京,他们将自己的继承人引荐给皇帝,再由皇帝下诏走一遍程序,命宗正寺将几位世子记录在玉牒之上,视作今后藩地权力财富继承的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