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第2/4页)

“我一定知无不言。”

“殿下想不想继承大统登临至尊?”

这话吓得太子脸色一白,连连摆手道:“我……我不敢想这个!”

卓思衡苦笑不得,倒也确实是太子的实话,他温柔低声道:“太子既然信任我便不用如此战战兢兢,有什么说什么就是了,想与不想都可以说,愿与不愿也都能谈,但我想听的一定是太子的心里话,哪怕从未启口说过,今日若要同我问策,也是要亲自说出来的。”

刘煦觉得自己好窝囊,一定又被卓大哥看成软弱之人,人家说出这样大逆不道的话来只为自己着想,自己却还不敢言语,又怎么对得起卓大哥从前的救命之恩与今日的提点之义?于是他深吸一口气,总算能用小声开口讲话谈论此事:“我确实没有想过……登临大位,听起来与我似乎极其遥远,我只想眼前的事,不敢奢望将来。”

“那就将继位看做一件顺理成章的事、当做一个目标。”

卓思衡总是会用慢且悠长的语气说些惊天之语,太子半晌回过神,才发觉里衣都被冷汗浸透了。

“我连太子都不会做,又怎么去做皇帝……”刘煦喃喃道。

“我也不是一生下来就会做人家哥哥的。”卓思衡很用力地拍在刘煦的肩上,“做哥哥和做太子一样,其实都不是我们自己能选的,但却是无路可退的。你走上这条路,就不能再回头了。读了这么多年书,我问你,你可曾听闻哪个废太子能安享余生?好些废太子别说过舒服日子,连活着都是做不到,要是你真的落得如此境地,你的妹妹和母亲都将是何下场,你可想过?所以我虽是问你想不想,却也没有其他的路指给你走。但你愿意问我,大概也是不想自己落得史书里那些废太子的下场。所以纵然不说沉钩旧事,我且问一句,你难道愿意再经一次你祖父那样的命运么?”

太子这次的摇头异常坚决:“我不愿!我曾听老宫人说,当年姑姑被罚去掖庭苦役,小小年纪要洗衣舂米,被欺辱责打,连饭食都常被其他宫人抢走,虽然父皇做了皇帝后,将那些曾经欺负过姑姑的仆役宫人全部处死,可我只要一想阿婉和母后受这样的苦就恨不得自己去死!”

太子重视亲情时便有了气性,卓思衡最欣赏的便是他这点,听完后含笑道:“正是这个道理,殿下不是一个人面对未知前路,你的左右手还各牵着一个亲人,怎能不放长远目光用坚定之心去做更勇敢的决意?”

“我明白卓侍诏的意思。我也想不去争不去抢,但我要保住此刻的自己和太子之位。”太子深吸一口气道,“而保住太子之位,就是去争,这二者没有区别。”

“所以太子问我能不能帮你,我也要确认一下太子的决心究竟愿意做到何等境地,殿下既然已经能拿定主意,那就可以听听我的建议了。”

很奇怪,刘煦觉得自己之前忐忑不安,可听过卓思衡的话下定决心要竭尽全力保全自己和家人后反倒安定沉着许多,虽然这条路更难走更艰险。

看着太子这次的点头更有力度,卓思衡终于放心告诉他自己的打算:“殿下一直以来韬光养晦,其实是个性使然,而非心有谋算。眼下朝野形势晦暗不明,这样做也是歪打正着,刚好符合你父皇所期待的情况,他希望你稳固和优秀,却不拔萃和冒进,这样一个太子能够帮助他争取更多时间去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非过早将经历虚耗在无休止的议储风波之中。”卓思衡认为皇帝的这个做法非常正确,可能换做是他也会如此选择,但这种情况对于太子来说就不是好的消息了。

他这个位置仿佛就是随时要被适时出现之人取而代之一般才设立的。

“可我安分守己,也不能避免争端,之前那些人想借我的话攻讦卓侍诏你,不就是看准我身为太子,说错做错便是万劫不复……”太子心有戚戚道。

“是了,因为你的身份与常人不同,所以更多一份危险,但事情未必就像他们想得如此顺利,如今你我能在此处叙话……虽然是偷偷摸摸吧……但终究也是逃过一劫。可见天底下也有事在人为这一说。”卓思衡希望太子能了解形势,但又不为形势所囿,了解皇帝的看法非常重要,但也不能轻易为之左右,“时局凝滞,无需自我设限,殿下先做好一个哥哥、一个儿子足矣,化繁为简并非愚懦的表现,既然人人都觉得殿下谦和守礼,那便将此做至极致,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我明白了。”刘煦因改变而不安,但如果不要他去改变,他反倒能适之自然。

“我有三件事要与你约定,这三件事你一定要做到,这关乎我们今日谈话的最后结果,我不敢保证能让你登临大位,但却能在你做到此三件事后要咱们都平安顺遂度以待来日。”卓思衡耐心道,“但你务必先向我保证,你会信守诺言,竭尽全力的去尝试这三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