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第3/4页)

楚溪客便也笑了:“祝董先生从今往后步步高升!”

董先生执起手,深深一揖,再抬起头来,眼眶湿润了。

王娘子同样红着眼圈,说:“吃糕吧,人人有份。”

少年们这才欢呼起来,纷纷围到王娘子身边,帮着分甑糕。

人多的时候,盛饭的次序也是有讲究的,最初的时候大伙都会默契地把第一碗端给楚溪客。楚溪客并不接,而是转手递给旁边的长者。

如是再三,大伙便明白了他的意思,往后再有类似的事便按照长幼而非身份贵贱来排序了。

虽然没人说什么,但大伙心里都是温暖的,更对楚溪客多了几分敬意。

眼下,分糕也是如此,前面几块例行端给院子里最年长的几位老人家,之后便是王娘子、蒲娘子这些长辈,最后才是少年们。

楚溪客把自己归为了少年人这一拨,开开心心地和几个小子蹲在一起吃。

大伙一边吃着香甜的甑糕一边七嘴八舌地说着恭喜的话,还畅想着将来这个院子里出几个太学生、几个科考状元。

“毕竟是将来的‘太学博士’教出来的嘛,还能差到哪里去?”王娘子理所当然地说。

中途,董书生几次想要开口说些什么,都被别人岔开了。

楚溪客注意到了,小声问:“先生是不是有其他想法?还是说,太学那边有人为难你?”

董书生忙道:“不不,如今太学由姜博士主理,上行下效,风气极好,没人为难我,只是……”

后面的话还没说完,黑子便牵着一头小毛驴进来了。

那是一头十分健壮的小驴子,四肢粗壮,脊背平直,肚皮圆滚滚的,眼睛又黑又亮。楚溪客揪了揪耳朵,小家伙就“恩昂——恩昂——”地叫起来,极有精神。

黑子咧开嘴,笑着说:“这是我们几个凑钱买的,往后先生上下学能方便些。”

董先生眼睛顿时湿润了:“你们整日辛辛苦苦在外面跑,赚来的钱要好好攒着将来成家立业,怎能如此破费?”

“成家立业还太远,反正我们都知道,没有先生就没有我们的今日,先生就不要推辞了。”黑子难得感性了一次。

大人们纷纷劝说起来——

“孩子们的一番心意,你就别推辞了。”

“是啊,这礼送得刚刚好,难得这些大大咧咧的小子们如此上心。”

“还是说,往后你成了太学直讲,就不想住在咱们大杂院了?”

董书生笑着摆了摆手,终于说出了酝酿许久的话:“我已经跟姜博士说了,不去太学了,就留在丸子坊,好好地把楚记学堂办起来。”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狠狠地吃了一惊。

董书生对上一众惊讶的目光,缓缓说道:“借用黑子方才的话,我也想对诸位说一句——没有大杂院,没有楚记,就没有现在的我,这样一个让我‘起死回生’的地方,我如何舍得离开?”

“不,话不是这么说的。”

王娘子摇摇头,急切道:“你对大杂院有感情,你想好好报答小郎君,完全可以用别的方式,没必要断送自己的前程——这可是你盼了十来年的机会,如今终于落到头上了,怎么反而不去了?”

董书生笑笑,说:“我以前也觉得,断了腿,不能做官,不能入太学,就是‘断送前程’。直到今日看到那张榜文的时候,我才知道我的前程不一定要用所谓的‘飞黄腾达’来铺就。”

这些年,他之所以无法释然只是因为不甘心。可是今日,当这个机会真正送到他手里的时候,他才猛然意识到,他想要的“前程”其实早就得到了。

“邻里和谐,孩童绕膝,教书育人,这些我已经有了。太学人才济济,不缺我一个,但楚记学堂却是我从两张书桌一点点办起来的,我舍不得、也不放心交给旁人。”

像通济坊这样的地方,根本请不到像董书生这样真正有才华而又德行兼备的先生,更多的是一些严苛死板或滥竽充数之徒。

因此,他的才学在民间比在太学更有用,倘若他能多收一个孩子,就能多一个受到良好的启蒙的学子,将来就更有可能多一个“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有用之人。

这就是董书生的选择。

其实,大伙还是不太明白他这个选择的深意,但是,看着他郑重的样子所有人就不知不觉信服了。

确切说,其实是有些隐隐的高兴的。

明明有飞黄腾达的机会,董书生却选择留下来,继续和他们一道待在丸子坊,这是不是就说明,其实这个大院子跟太学相比差不了多少?

有人想着,就这样问了出来。

董书生笑着点点头:“嗯,不仅不差,反倒更有人情味!”

“主要是因为有咱们王娘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