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第2/3页)

此时已是宵禁了,宫门按理也该落了锁,可紫禁城中却忽然传来了嘈杂声。

干清宫西暖阁中的元康帝听见这动静,浓眉微挑,刚刚起身,宫门却在他未曾吩咐的情况下,忽然洞开。

戚太后带着一众身材高壮的内侍走了进来。

她穿着厚重威严的太后朝服,带着些许银丝的发上顶着明珠翡翠凤冠,脸上的皱纹都透着气势凛然。

身后跟着的内侍将西暖阁中的宫女太监都牢牢的制住。

元康帝看着这一幕,非但不惊慌,反而似是极为寻常的道:“这么晚了,母后怎么过来了?”

戚太后看着他,冷笑了一声。

“本宫为何而来,皇上竟然不清楚吗?”

说着她伸出手,身边内侍恭敬的递上一份懿旨卷轴。

戚太后带着护指的手指捏着卷轴:“李呈,你当年为谋夺帝位,下毒暗害我儿成元太子,如今更是昏庸无道,致使战火四起民不聊生,今天本宫就要代先皇行废立之责,废除你的帝位,迎昌王为新帝,以正视听!”

元康帝看着眼前的戚太后,轻笑了一声。

“母后想要代父皇行废立之责,凭什么,就凭你身后这些太监吗?”

戚太后抖了抖宽大的袍袖,在她眼中,此时的元康帝已经是砧板上的鱼肉,丝毫不被她放在眼里。

“凭什么?就凭整个司礼监已经被本宫握在掌中,就凭此时五千精兵马上要攻进紫禁城,就凭辽东阿速部即将挥师入京,你说这些够不够?”

元康帝眯着眼道:“五千精兵就想攻进紫禁城?”

戚太后唇角勾起,保养得当的面容上露出一丝得色。

“李呈啊,你可真是愚蠢,有司礼监的批条在,五军都督府调不出一支兵马,五千精兵足够了。”

元康帝也笑了。

“就如母后所说,鞑子打进京城,丢了京城,母后还怎么迎昌王为帝?”

戚太后不屑的道:“这京城有什么好的,自是要迁都金陵,这里就扔给那群野蛮人就是。”

说完这句,门外喊杀声,兵刃撞击声渐渐进了。

戚太后得意的笑道:“你不必拖延时间,不过无谓挣扎罢了,本宫的人已经到了,明日我便会将你献给阿速部,然后着手迁都金陵,李呈,你的朝代结束了。”

元康帝看着门外越来越近的火光,嘴角也轻轻勾起,却没说话。

随着两声凄惨的哀嚎声响起,大片的血色溅到西暖阁的门上,那鲜红的色泽几乎要透过窗纸染进来。

“怦——”的一声响起,西暖阁的门被打开了。

戚太后欣喜的转过身去,却在看到最前方那人的面容时僵住了。

那张出尘若仙的面容此时略有些苍白,脸颊上沾了点点血渍,却衬的那张脸妖冶的渗人。

戚太后几乎是惊叫一声。

“谢尘——你,你怎么在这儿?”

随后她看见了谢尘身后的穿着漆黑的铁甲的侍卫,那是五军都督府的铁甲卫,是京城禁军中最精良的一支护卫队。

怎么会,怎么会这样?

戚太后连连退后两步,手指不可置信的指着谢尘和铁甲卫。

谢尘不是刑部大牢里等着受审么?

陈洪不是打包票说不会让五军都督府调出一兵一卒吗?

怎么会变成这副局面?

只可惜此时没有人会耐心的为她解答这些疑问。

谢尘摆摆手,身穿漆黑铁甲的侍卫就立刻分出数十人将戚太后一行人围了起来。

接着他走到元康帝身前,行礼道:“微臣救驾来迟,还请陛下恕罪。”

元康帝不在意的一把托住他,问道:“几时从辽东回来的?”

谢尘躬身答:“前日刚抵京,幸而留在司礼监的探子及时禀报,这才来的及。”

接着他从袖中取出一封信报,双手呈了上去。

“这是辽东最近的战报,还请陛下过去。”

元康帝顿时迫不及待的将那信报拿到手中,撕开火漆看了一遍,接着便朗声笑道:“重创了阿速部,剿敌三万余人!好,好啊,妄之你果真料事如神,莫廷绍也不负朕的众望,你们可真都是朕的肱股之臣啊!”

元康帝大笑了几声,才算抒发了喜悦之情。

他将信报放下,拍了拍谢尘的肩膀,打量了一眼他的脸色道:“妄之,辛苦你了,重伤未愈还要一路奔波,这次回去一定要好好养养身体,朕还指望着你把这朝廷再撑个几十年呢!”

谢尘抱拳道:“不敢负陛下圣恩。”

戚太后已经被困在侍卫中间,但碍于她的身份,并没有人上前押解她。

她此时鬓发微乱,神色惊慌中更显老态。

元康帝看着她,语气平淡的道:“母后这次怕是估算差了,那就让朕来说说这事实如何。”

“戚国公之子戚长威与昌王李振勾结,通敌阿速部,泄露重要军情,幸被定远侯莫廷绍截获消息,借机设局重创阿速部,擒获戚长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