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莫廷绍跟着内侍到了干清宫西暖阁, 等了一盏茶的时间,元康帝才出现。

他刚叩拜行礼问安,便被元康帝拦下来。

“行了, 甭跟朕这客套了。”

元康帝走到他身边,一把架住他,笑着道。

莫廷绍也是笑笑,没有坚持, 站起身来。

元康帝打量着他, 有些感叹:“靖安二十八年辽东与阿速部一战时, 你也才十三岁就跟着你父兄上战场了, 可惜了你父兄在那场战事皆尽忠殉国, 如今朕又钦点你去辽东打这场仗,你心里可有怨言?”

莫廷绍手握成拳,眼角处一条浅浅的疤痕仿佛笑纹,轻颤抖了下, 眼神中带了点血光。

他沉声道:“不敢欺瞒陛下,臣等这一天等了许久了。”

多少年来,他每每夜晚闭上眼睛, 眼前便是尸山血海,是父亲染满血污的脸, 是兄长被箭矢扎成刺猬的身体。

那时不过十三岁的他, 麻木的将兄长身上的箭矢砍断,用麻绳将父亲和兄长的尸体绑在自己身上, 也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力气, 竟将他们都从战场上背了回来。

元康帝拍了拍他的肩膀。

“不愧是定远侯一脉的男儿, 不失血性, 不过此次明着是去和阿速部正面交锋, 实则有更重要的事情,朕要交代你。”

元康帝走到桌案前,那了一个信封递给他。

莫廷绍有些疑惑的拆开来看了一眼,顿时涌上怒火,震惊的看向元康帝。

“这,这是通敌叛国,他怎么敢?”

元康帝面色沉凝的点点头,示意他接着往下看。

莫廷绍翻到了第二页,神色里多了一丝诧异,但很快便冷静下来。

他已经明白了元康帝见他的目的。

元康帝看着他道:“幸好我们提前知晓了情况,你此次前去辽东切不可轻举妄动,一切都要按布置好的来。”

莫廷绍瞄了一眼信上那个本应出现在刑部大牢里的名字,对元康帝道:“陛下放心,臣定不辱使命。”

元康六年,二月末阿速部联合周围部族,率十万精兵分三路,侵犯辽东边境,来势汹汹,且兵力远超朝廷的预计。

辽东守军被逼的节节后退,看这架势,阿速部仿佛有一举南下打下北京城的野心。

战报每天一封传入京中,似没有一个好消息,致使朝中人心惶惶。

而就在辽东战事焦灼之时,江西兵变的消息也跟着急传入京。

昌王反了!

昌王以元康帝得位不正,暗害当年的成元太子为由,在江西举兵造反,意喻拨乱反正。

这一下,更是在朝中炸了锅。

朝中由上至下,文官武将,宗室勋贵,皆是心中缀缀,又忍不住对昌王这番话将信将疑。

事情到了这一步,几乎所有人都看得出来,这局面似有高人排兵布阵,早有预谋了。

先是北面鞑子起兵,吸引朝廷的视线和注意力,紧接着江西起兵,又扯出这样一张皇帝得位不正的大旗来,将朝中的人心搅浑。

这一南一北,两面夹击,又有谣言四起,人心浮动,几乎是把元康帝架在火上烤。

而最近一次的大朝会上,元康帝阴沉的脸色也证明了这一点。

三月中旬,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可整个京城却是被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

沈贵妃牵着年幼的三皇子在干清宫前吃了个闭门羹。

她有些忧心忡忡的刚要往回走,就见沈太傅从干清宫中走了出来。

她顿时眼睛一亮,唤道:“太傅大人。”

沈太傅抬了眼看见她,便行礼道:“见过贵妃娘娘。”

沈贵妃赶紧让侍女将老爷子搀扶起来:“太傅可有时间与本宫聊聊?”

沈太傅看了三皇子一眼,道:“三皇子这时候不是应该在上书房吗?”

沈贵妃蹙着柳眉,道:“最近朝中发生了这么多大事,我便想着带他一块来找陛下问问。”

沈太傅轻咳一声,不轻不重的道:“发生再多大事,也不该扰了皇子读书,娘娘还是快些送殿下去上书房吧。”

沈贵妃被自己祖父不咸不淡的训了一句,有些委屈的让侍女把三皇子送回上书房,又屏退了身边的宫人。

她这才娇声道:“祖父,现在形势到底怎么样啊,昌王说的那些是真的吗,会不会影响到陛下啊?”

这话问得隐晦,沈太傅也只瞥了她一眼。

“这不是你该操心的的。”

沈贵妃撅起嘴,不悦道:“祖父这话怎么说的,我好歹也是陛下的妃子,怎么也得关心一下啊。”

沈太傅淡淡道:“做好你该做的,关心圣上龙体,看顾三皇子学业,其他的不要多想。”

见沈贵妃还想说什么,沈太傅悠悠道了一句:“这一场,谁是黄雀还未可知呢。”

·

元康六年三月二十,亥时。

今夜的云似乎格外厚重些,将月亮挡在其中,难以展现本该皎洁的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