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地标(第2/3页)

好在人鱼广场的施工时长也不是特别慢,只需45天,这一个半月,她还是等得起的。

……

“三娘,是我埋头加班太久没去逛过岛了吗?我来的时候,发现岛上好像变了个样!”

早上七点半,郑轩到员工食堂吃早餐时看到了李瑶林,便在她身旁坐下,说起今早的新发现。

她最近既要赶制各种手办原型,又要上网课学建模,每天都是员工宿舍与办公室两点一线。但秦玉堂给她上课时让她多些观察身边的物体,这可以锻炼她更加了解这些物体结构、形态,在不同环境下的不同表现,所以她习惯了观察沿途的景致物体。

今早这一观察,就发现了不同。

李瑶林没想到小姐妹观察这么细致,她佯装不上心地反问:“变什么样了?”

“唔……”郑轩回忆了一番,“公路两旁的绿植变多了,路边多了一些太阳能景观灯,我过来的那段路中间还多了一个能遮风挡雨的小亭子,公厕的外形也变得非常漂亮。”

“你觉得怎么样?”

“挺好的,感觉景观环境整体上了一个档次。”

李瑶林满意地点点头:“看来这次升级改造的效果十分不错。”

郑轩恍然大悟,原来是对景观进行了些升级改造。只不过,施工动静也太小了吧?要不是她观察细致,她还真就忽略了。

她又问:“那山上呢?我看见有施工告示和铁皮墙,那儿在修什么?”

“灯塔,回办公室给你看看效果图。”

郑轩笑说:“岛上的设施是越发齐全了。”

其实不只是郑轩,其他员工也发现岛上的设施升级了,但他们对这种悄无声息的施工情况早就习以为常,因而并未放在心上。

上班没多久,保护区管理站的站长便来找李瑶林商讨她打算在保护区内建一个广场的事。

李瑶林感受到了在保护区内起建筑跟以往有什么不同,她在放置灯塔地标时,项目就直接开始立项施工了,官方那边的手续也自有小人鱼解决;而她在保护区内放置人鱼广场,虽然也获得了官方的批准,却多了跟保护区管理站的人商讨这一步。

虽然在管理站看来,行舟岛是已经跟官方就建设这座广场的事达成了协议,但管理站还是想从保护工作的角度出发,获取保护区该得的利益。

李瑶林拿出跟官方签订的相关文书,说:“该区域的运营成本和卫生将会由我们行舟岛负责承担。如果发生安全事故,责任方也在我们行舟岛。另外,我会再拿出门票收益的5%作为行舟岛对保护区工作的支持。”

之前行舟岛已经跟官方取得共同开发经营的协议,为此行舟岛还拿出门票收益的5%来作为保护区的“经营收入”。

当初行舟岛日均游客接待量才500人,门票收益在一万元左右,所以每天五百元的收益对保护区而言并不是很多。可现在,行舟岛在旅游淡季,日均游客也至少3000人,门票收益五六万元,行舟岛在原来的让利基础上再让5%的门票收益,保护区每天的日常收入就有将近六千元。

站长也没意见了,人鱼广场得以顺利地在行舟岛的北端开始修建。

4A级景区的效应不仅体现在APP的更新和奖励上,对很多人来说,这块小小的牌匾具有权威性,大众对该景区的评价较高,对它的经营理念、文化也比较认可。所以在新闻报道行舟岛被评上4A后,越来越多游客知晓了它的存在。

国庆时,行舟岛的知名度为30%,按照系统对“知名度”的定义,必须得1000万人以上知道并对行舟岛有正面的印象才符合条件。

经过这一波媒体宣传,已经有至少2000万人知道,并对行舟岛有正面的形象,甚至有来旅游的意向了。

尤其是入冬后,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温度都已经跌至个位数,最北的东三省甚至已经开始下雪,所以这些地区的人就在假期的时候选择到相对温暖的南方度假。

往年琼海是最受欢迎的,但今年行舟岛异军突起,不少游客都往行舟岛跑。他们先飞到邻市的机场,再坐一个半小时的顺风车来到宝仁港码头。

很多家在油市,人却在吴市上班的顺风车司机发现,最近目的地为宝仁港码头的订单越来越多,以往他们一个月赚的外快刚好能补贴油钱和过路费,最近不仅回本了,还有盈余。

除了耳熟能详的屿海公园、露天矿之外,他们很少关注油市哪些景区比较好玩,因此向他们打听行舟岛的游客多了后,他们为了能回答相关的问题,也不得不去了解一下行舟岛。

结果这一了解,就发现自己落后了,——他们竟然才知道“家里”有这么漂亮的景区。千里之外的客人都蜂拥而至了,他们这些“家里人”却还没去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