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秦家(第2/3页)

她在意的是安榆总兵秦朱安。

秦家虽也是开国时的勋贵,有锦川伯的爵位,但秦家教子却不似别家一味骄纵,而是着力打磨锤炼子嗣,力图家中不出一个废物。

秦朱安之父秦老总兵身上还有三等将军的爵位,却是和兄弟们从小被送到军营里磨炼,上战场厮杀出来的总兵之职。后来他因早年的腿伤,才过五十便卸任了,接任他总兵之职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亲子秦朱安。

除了世袭爵位外,本朝并无子承父业的规矩。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想要任职晋升,都需经过科考沙场历练,一步步的往上升。虽难免有官场勾结,有背景的人比没背景的人升上去更快,但从无父亲是尚书,儿子一定也是尚书的理。

但秦朱安接任秦老将军的总兵之职却无人有异议。

因为秦老将军虽只有一子一女,女便是颜明哲之母秦朱容,子只有秦朱安一人,却不曾舍不得他受苦,而是让他十五岁入军营,当年便上战场。

秦朱安确实是天生的将才。他十五岁上战场便斩首数敌,未满二十便攒够了能升到正四品指挥佥事的功劳。后来离开陕西到别处轮调十年,早升为正三品指挥使。

安榆虽不比宁西军边防压力大,也常有敌军侵扰。秦老将军一退,恰是秦朱安轮调回来,便是他升为安榆总兵,镇守边城,至今十年,手下的兵都轮调了两次,安榆却似铁桶一般,再没有让敌军进犯分毫。

而他十年未得升迁封爵,一则是因各边军总兵的平级还有各省提督,之上便只有四处大将军,安榆又只有小胜并无大胜,他未有不得不封之大功。二则是因上皇未去时,他与皇后娘家沾亲带故,为了避人嫌疑,也不好封。

如果宁西军真有异常,秦朱安会是一个好的接任人选吗?

到安榆只为修整和补给,并无重要公事——起码明面上是如此。

钦差至,秦朱安和安榆知府本该备下酒宴。可惜国孝还有两日,酒宴也只能免了。因此林棠等入城后将补给之事商议完毕,便各被送回下处暂且歇息。

因林棠是女子,随行还带了数位女官和丫鬟婆子等,秦朱安便特请她带人住到秦家,不必到营中去住。

林棠笑道:“公事已完,我就叫您一声‘舅舅’罢?”

秦朱安忙不迭的笑应了:“我就充一回长辈,答应这一声!”

林棠笑道:“多谢舅舅、舅母好意。只是我身负皇命而来,若不与王尚书和二叔一起住,反倒住在舅舅家里,倒似是来走亲戚的。就算在这里住了,等到了宁西军,照样还是要住在营里。不如现在适应两日,有舅舅照应着,若有什么难处,也好早些解决了。”

她如此给面子称“舅舅”,言语中多有仰仗之意,给出的理由合情合理,别说秦朱安并无别心,就是真有奉承之意,也不会觉得受挫受辱了。

秦朱安便亲送林棠到了军中精心给她准备的下处,乃是一所单独的院落,正房三间,东西厢房之前、之后分别还有倒座和后罩房,算来竟足有三进。

林棠进了院子一看,便知秦朱安有心了。

这院子在前院和后罩房分别有一角门,院外东西还各有房舍。沈明照带五十个禁卫可以寸步不离的守卫这院子,而常子山派来的两百个禁卫也尽住在她旁边。

若安榆城内真有对她和女官们怀着不轨之心的人,外围还有七千将士保护她,尽可确保无虞。

梳洗更衣后——因为这次出门,林棠对空间又喜欢起来,有它在路上洗澡真是太方便了——林棠仍穿一身鸦青色常服,由秦朱安亲自领路,同王子腾、谢云儒和赵珂、常子山四人参观了半日安榆军营,并亲眼看着他们接下来路上的食水装车。

林棠身边只带了甄英莲和薛宝钗,暂令曹雪和柏清秋在院内待命。实则是林棠怕一次带出太多貌美的女官会让军营中混乱。

因薛宝钗生得比牡丹都动人,而甄英莲容貌上略有不及,也是万中无一的美人,便是她们也都穿着青衣,束男子发式,不施粉黛,营中也有许多人忍不住对她们偷眼看了又看。

薛宝钗和甄英莲都紧紧抿着嘴唇,努力和林棠一样,无视周边的打量。

如果连身边有人护卫着,都不敢从军营中穿过,有朝一日她们只有自己的时候,又如何镇得住这群见惯了鲜血,骨子里流淌着暴力和野蛮的将士。

看甄英莲薛宝钗还算适应得良好,林棠打消了演示一番燧发枪震震场子的念头。

她也怕把枪拿出来容易,再收回去就难了。

秦朱安只怕正琢磨怎么求她松口,给安榆府也留下一些燧发枪。

林棠耐心等着秦朱安什么时候开口。

日落西斜,秦朱安邀请林棠三人到他家里用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