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劝服(第2/5页)

看着尚才十岁,还未脱去稚气的黛玉沉思中的脸,林棠决定性·教·育还是过两年再说。

但她坚决拒绝在这个没有避·孕·套的时代,黛玉的丈夫会是一个曾经和男人发生过关系的人。

“我准备过两日给琏二奶奶写信,就说咱们家的人路过大如州,听到了封娘子女儿的事,她丢了的女儿就是眉心一点朱砂痣,从小生得干净清秀。因为我找回来了,家里人对这些事不免关注,传到你我耳中,咱们想到了香菱。为了积福积德,所以特遣人过去,想将香菱买下带回来,认给封娘子看是不是她女儿。若是,让她们母女团圆了,也算是积些阴德。封氏娘子还有安人的诰命,香菱真是她女儿,还是官家小姐呢。也不知她父亲和金陵甄家是什么关系。或许还是远亲?”林棠问,“玉儿,你觉得这样如何?”

林黛玉道:“这一来一回,至少两个月,也不知薛家是否愿意,听得封娘子身上不大好了,万一就这两个月没撑住……”

林棠道:“那咱们先想法子把她人接过来?多养一个人罢了。她们主子奴才自家也能做针线过活,不过空出两间屋子给她住。”

思来想去,林黛玉倒觉得不妥:“咱们不好和封娘子说香菱就是她女儿,空口无凭,她凭什么信咱们?只怕请不来人。况且若薛家不肯放人,只怕也难。”

“薛家姨妈和善心软,应是愿意,薛大爷还真不一定。”林棠觉得几十功德值又飞得离她远了些。

就算不管功德值、不管系统,香菱也着实太可怜了。

为什么就没有一个十全十美的方法,把她从薛家救出来?

但这已经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了。

林黛玉没让林棠动笔,她直接给薛姨妈和薛宝钗写了一封信。说她重新得来姐姐是多么激动心酸,她恨世上的拐子,不想明知有一个姑娘可能有和她姐姐一样的遭遇,她却放着不管。所以,她冒昧恳求姨妈和姐姐,能让林家的人买下香菱姐姐带回来,请封氏娘子相认。

这封信写得情真意切,引人垂泪,就算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会被打动。

林棠心内唏嘘,却发现这信并没写完。

“等到了姑苏,咱们先打听甄士隐究竟是不是甄家的远亲。若是,香菱能出来的可能就更大了。”林黛玉说。

林棠不得不提出另一种可能:“甄士隐已经不见踪影,若他真是甄家族人,甄家族长会不会直接令香菱嫁给薛蟠,或是给薛蟠做良妾?”

林黛玉抿唇:“薛家还在户部领职,还有几门好亲戚,不会娶一个家里败落的孤女的。甄家也不会为了这点事得罪薛家,让她做妾……倒是真有可能。”

“所以别管甄家不甄家的了,咱们不明说,难保薛家不会多想。模糊一些引人遐想更好。”林棠说。

林黛玉觉得她说的有理,又斟酌着写了几句话,放下笔:“我明日再看哪里能改。”

从京里坐船到扬州一个月,正是寒冬腊月,船舱外的风凛冽得能把人的皮肤吹裂。

但从扬州去姑苏,正是初夏时节,气候宜人,水里有了荷叶露头,两岸都是风景。

江南不比京城规矩严苛。在京中,大户人家的女子极少上街,出门大多要戴帷帽,而这里的姑娘都是尽情露出姣好的容颜。可因林黛玉和林棠容貌过盛,恐惹人觊觎,因此两人出门仍戴着帷帽。

此时已是傍晚,午睡醒后,两人在床上说了半个时辰的闲话,才慢悠悠的起来,携手到了船舱外面,看夕阳挥舞着绚烂的羽毛飞入黑夜。

“姑娘们,吃晚饭了。”雪雁说。

林黛玉要叫“紫鹃”,又反应过来紫鹃已经跟着贾琏回京去了。[注1]

“先放在屋里,我们这就进去。”林棠说。

她知道黛玉在想什么:“这么舍不得她,怎么没把她留下?”

林黛玉一叹:“她是荣国公府的人,将来两家少不了来往,好便罢了,若不好,她在这里也尴尬。况且咱们往庄子上去办的事并不好叫她知道。让她在扬州等咱们,岂不更是尴尬?所以她走了回家,和她爹娘在一处也好。”

午睡的时间太长,一个下午都在躺着,又说起这话,林黛玉一点儿也不饿了。

她问:“姐姐,你说你给凤姐姐写了信,她这次会不会听的你劝?”

“我也不知。凤姐姐一向主意大,上次我劝她的时候是个丫头,这次成了妹妹,到底人年轻,话也轻。她听与不听都有可能。”林棠说。

林黛玉叹道:“我知道,爹爹教琏二哥读书,你劝凤姐姐莫要放贷,这都是怕将来咱家和外祖家关系太僵,我夹在中间为难。”

“才十岁的孩子,做什么这么老气横秋的?”林棠伸手揉了一把黛玉的脸,“别把什么都往自己身上揽,你就不觉得是父亲和我怕林家处境太过艰难?琏二哥两口子是外祖家的嫡长孙嫡长媳,这也是先结个善缘,好留条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