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战神归来,一声令下,两万人一起修路(第2/3页)

这或许就是子在川上曰过的“当你手里有一柄锤子的时候,你看什么都像钉子”的究极要义吧。

在巨大的热情支撑下,铺设道路的速度快到飞起,简直一天一个大变样。

一条崭新的、平整的、宽阔的水泥路,很快就展示在蜀汉文武百官的面前。

百官为之惊叹的同时,纷纷伸出手指伸出脚,戳一戳、踩一踩,验证一下路面的硬度。

一试之下,所有人都惊叹到百感交集。

硬,太硬了!这路面正是他们梦寐以求却达不到的那种硬度。

宽,太宽了!这路面的宽度竟然可以并排行驶八辆马车!

快,太快了!这修路的速度简直前无古人、闻所未闻,在这个肩扛手提的时代,仅仅两天就修出百里长路……

天工开物吗?

与诸葛亮一起闻讯赶来围观的刘禅,乍一见到这条横空出世的天路,也是瞪大眼睛惊叹万分,摇晃着小胖手,连声赞道:

“好,好路哇!相父,若是以此建路的材料在皇宫里建造一个大戏台子,那必然是相当坚固耐用,足以容纳数万人同时……相父,朕就是随便说说,啊,随便说说……”

诸葛亮缓缓收回看向刘禅的严厉目光,心下也是大感欣慰。

不得不说,一个能臣给朝廷带来的振奋感是巨大的、空前的。

蜀汉幸甚啊!

就连暗地里总看马谡不爽的杨仪,此时也悻悻然撇了撇嘴,暗道一声:

牛皮!

……

转眼半个月过去,成都——建宁,也就是成建大道顺利完工,望着整个人都瘦了一圈却精神奕奕的马谡,所有人都肃然起敬。

在任何时代,踏实肯干的人都会令人由衷地敬服。

而马谡正是这么一个人。

不但以身作则,亲自扛着刨锹上阵,还教大家喊号子,唱一些格外容易上头的歌,增加干劲。

《没有农民工,就没有通天途》、《他说风雨中这点路算什么》、《咱,修路的人,就是不一样》、《何处传来修路声,声声敲心坎》、《乌溜溜的黑刨锹,和你的笑脸》……

大家很快就被这些曲调或优美或激昂的歌曲给洗了脑,除了修路,啥也不想。

只要一锹在手,心头就会充斥着“天下我有”的豪迈感!

女人?女人只会影响他们修路的手速!

马谡并没有仔细研究民工们的异常,见民心可用,立即就马不停蹄开启了二期工程,建宁——永昌。

众人闻知这个消息,大笑一声,继续甩开膀子猛干。

但这一段路就没有之前那么好修了。

不同于建宁到成都本就有一条宽阔的大道,民工们做的事仅仅是铺设路面,从建宁到永昌这一千里路,全是崎岖不平且狭窄的山道。

开路在修路中所占的比重陡然从之前的一成,提升到九成;与之相反的是铺设路面的比重,由之前的九成,变成了一成。

工作量一下子加大了九倍。

从四月中旬到五月底,建宁——永昌的路程才堪堪修到一半。

与此同时,屋漏偏逢连夜雨,工程队快要没粮食了,现有粮食只够半月之需。

之前,为了支持修路工程,诸葛亮将筹备的用来北伐的军粮全部拨付给了马谡,即两个月粮食。

马谡当时拍着胸脯保证,粮食问题自己会想办法,不需丞相再操心。

说是这么说,可实际上,除了贷款买粮,他没有任何办法。

贷款总额随之来到了40000点,个人余额为2179点(其中2000点是贷款)。

马谡点开系统,花费一百点购买了5000石粮(够两万人食用8天),发现图标冷却时间竟然高达29天,顿时懵了。

这种情况就意味着,最近没什么人愿意给他送粮食。

那就只能去打劫……整段划掉,那就只能想别的办法了。

考虑到工程队目前处于建宁和永昌中段的大山里,马谡悬挂上“闻粮而疾”天赋,每天带着羌女东跑跑、西跑跑,到处转悠。

路也不修了。

这令人三大部将很纳闷,但最纳闷当属十五岁的马温。

“父亲”本来以身作则做的好好的,每天带头修路,令两万民工斗志昂扬。

现在突然这么一停,民工们的修路热情一下子就降低了许多,修路进度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慢了下来。

没奈何,马温只好硬着头皮顶上,代替马谡发挥以身作则的作用。

民工的士气旋即恢复了一些。

但小马温的心里却很压抑。

他还是个孩子,正处于能吃不能干的年纪,在几万双眼睛的监督下,每天都偷懒不得,叫人快活不起来,巨大的工作量也让他格外吃不消。

而此时,马谡还在带着羌女闲逛(寻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