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第2/3页)

李尚宫死后尸体也被运往静乐堂等待火化,期间章皇后传下一道谕旨,称李尚宫为皇家效力多年,费心劳碌,特开恩将其遗体发还本家,由家人安葬。

正常流程下确认宫女死亡后,须先禀明皇帝,领取铜符才能转运尸体。

章皇后在乾清宫的眼线当晚便向她报告了李尚宫和尹掌膳的死讯。

皇后早知李尚宫对朱昀曦管束严苛,二人矛盾由来已久,认定李尚宫是被害死的,怎会错过这打击仇敌的好机会?

先让李尚宫的儿子领回尸体,密令他们找人验尸,若查出他杀迹象就尽量将事情闹大,力求对太子形成舆论压力,好促使皇帝追查真相,在父子间制造裂痕。

李尚宫的儿子请来仵作检验,查出李尚宫系中毒身亡。

章皇后闻报狂喜,然而弟弟章昊霖被软禁后她在朝堂的势力已严重削弱,要想达成计划还得借助外力,合作对象都选好了,就找唐振奇。

唐振奇与章昊霖沆瀣多年,却未直接参与过夺嫡阴谋,他想坐山观虎斗,章家人也怕泄密。

但现在两边在这件事上有了勾结的基础,张钦叛乱使得庆德帝对唐振奇恶感大增,虽未明确表现,形势已对唐振奇构成压力。

他知道自己积怨太深积重难返,将来必遭清算,太子绝不会给他好果子吃,投靠章皇后,帮助她扶持颍川王即位方可免除厄运。

章皇后在信中向唐振奇条分缕析地揭露了这一利弊,诱哄他加入她的阵营。

唐振奇做着多手准备,不愿一下子投入太多赌注,只答应配合皇后本次的行动。

章皇后的手下便指使李尚宫的家人去敲登闻鼓。

李尚宫除开被关在昭狱的小儿子,还有两子一女,长子次子怕丢乌纱帽,也怕担风险,便怂恿在家寡居的妹妹郁氏出面。

郁氏少年守寡,因未生育子女被丈夫的族人送回娘家,母亲死后只能傍着哥哥们过活,经不住他们软硬兼施,被迫去敲鼓。

有唐振奇暗中接应,卫队没有阻止她。

登闻鼓响起,李尚宫中毒身亡的消息不胫而走,在有心人的推送下迅速传遍京城。

坊间流言太子荒淫顽劣,因李尚宫时常谏阻他玩乐,使之心怀嫌恶,派人毒杀了这位可怜的女官。

朱昀曦获讯时已身陷危局,陈维远见他长时间沉默不语,不禁着急提醒:“殿下,陛下不久后定会传召,您得早拿主意啊。”

他不知太子早设下预案,静坐是在思量皇后的狠毒。

有道是生恩不如养恩,过去朱昀曦真心将章皇后视作母亲,向她寄托过亲情,即使屡遭暗害,仍残留着一缕恩义舍不得斩断。

现在好了,她穷凶极恶来迫害,是要助他断舍离,以后大家就是冰炭不容的仇敌,再也不必顾忌什么。

“不用等了,孤这便去向父皇禀明原委。”

“殿下这可使不得啊!”

陈维远以为主子方寸大乱,要坦白柳竹秋的身份。

朱昀曦嗤笑:“孤还没糊涂呢,该说什么自有分寸。父皇这会儿想必正烦心,我们快走吧。”

庆德帝听说太子求见,猜他是来认错的。

先命人给他看郁氏递来状纸,问他要做何解释。

朱昀曦浏览一遍放下,从袖子里取出一封奏疏。

“前因后果儿臣都写在这封奏折里了,请父皇过目。”

内侍接下折子呈给皇帝。

庆德帝只看前半截,眼神已变得犀利,屏退所有人,在他们告退时匆匆看完折子的后半截。

朱昀曦在上面写道李尚宫受皇后指使,长期替她监视东宫的状况,向其汇报他的一举一动。他早有察觉,怕损害母子亲情,令父母离心,故而不断忍耐。

那日李尚宫逼迫他为她的小儿子减罪,还肆意带新来尹掌膳参观他的寝殿,以此炫耀权势。

尹掌膳趁机偷拿了他的佩饰,他发现后责怪李尚宫不该如此放肆,李尚宫不仅不认错,还公然出言羞辱。他气愤已极,便逼她喝下了随身携带的治疗关节疼痛的蛇床子液。

太子数次遭暗杀,还曾在东宫内中毒,庆德帝相信他身边有章皇后派出奸细,李尚宫被收买也不是不可能。

他放下奏折,望着泫然欲泣的儿子,严肃诘问:“李尚宫那晚是用什么话激怒你的?”

朱昀曦摇摇头,垂落数串珠泪。

“儿臣不敢说。”

“快说,否则朕也难护着你。”

庆德帝稍一吓唬,朱昀曦立即伏地痛哭,悲痛之情发人恻隐。

庆德帝与章皇后翻脸,保护太子的立场非常坚决,把案件引到皇后“夺嫡”这一事项上,他就会自发地偏向他。

朱昀曦参透父亲的心理,用无懈可击地表演诱导。

庆德帝很快离座过来扶抱,神色语气都完全蜕变成慈父,柔声哄慰:“曦儿你别怕,那贱婢究竟说了什么?你只管原原本本说出来,为父替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