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第2/4页)

却说白秀英下达遣散令已有数日,柳竹秋回归柳府,眼看冬月将尽,年关迫近,不免有些心急。

廿四这天白秀英匆匆来报信。

“上午小莲的娘家人来说要接她回去,我急让叔端通知萧大人,他已派人去西山村跟踪监视了。”

柳竹秋预测徐小莲完成暗杀任务返回老家,必会和指使人接头,以为萧其臻本次埋伏定有斩获,怎料当晚徐家就爆发命案,徐小莲被人杀死了。

“据说徐家夜里遭了贼,那强盗偷偷摸进小莲的睡房,杀了人还把脑袋砍下带走了。徐家人早上嚷起来,萧大人派去的人才发现情况。你说小莲是不是被那伙人灭口的呢?这下我们该去哪里找线索?”

白秀英气急交加边说边哭,消息经过萧其臻的仆人郭四和瑞福中转,传到她这儿已不详尽。

柳竹秋劝其冷静,借口陪她去庙里祈福,在温霄寒的租房约见萧其臻。

萧其臻办事着实牢靠,带来了逆转性的新发现。

“我已命人将尸体运回刑部勘验,守着仵作检查了半日。那尸体不是当天新死的,而且脑袋是死后很久才砍下来的。”

他们用红油伞罩住尸体隔灯观看,红光照射下死者后背和臀部散布大块淤痕,这是死亡一天以上的尸体才会呈现的特征。

再者,活人的皮肉有弹性,若强盗杀死小莲即刻将其斩首,伤口的的皮肤肌肉都会向内卷曲回缩。那具尸体脖子上的切口断面平直松弛,明显是死后多时才被砍头的。

萧其臻办理过云来村的无头尸冤案,怀疑徐家人在学那胡奎叔侄偷梁换柱,用别的尸体冒充徐小莲,想找熟悉她的人去认尸。

柳竹秋问:“你这些发现其他人知道吗?”

萧其臻说:“只有当职的仵作知道,他是我从宛平县带过去的,非常忠心,未经我许可不会对外泄露案情。”

柳竹秋放了心,说外人介入恐走漏风声,让徐家人有了戒备定会把徐小莲转移到别处,提出亲自去认尸。

“我和小莲打过交道,知道她的体貌特征,要是看不出来再换别人也来得及。”

她跟随萧其臻来到刑部的停尸房,看到了那具无头女尸。

萧其臻担心她会害怕,揭草席时至下而上,遮住脖子以上不让她看恐怖景象。

柳竹秋初次造访停尸房,接触凶死之人,是有点发憷,不过她抱定成大事的决心,遇事总能及时调整心态。

上次在西海猎场亲手杀人也没带后怕的,这回更快速地适应了尸场内的恶臭,像检验古董那般聚精会神检查眼前惨白泛青的死尸,即刻找出端倪。

“这不是小莲!”

兴奋化解了厌惧,她直接握住尸体的右手腕向萧其臻说明:“小莲在我家时曾被一名妾婢用簪子扎穿了右手。那么重的伤势定会留下很深的疤痕,不是短短三四个月能平复的。”

死者的右手心和手背完好无损,不用看其他部位也能确定是替身。

“那天我为小莲把脉,当时就坐在她的右手边,她却翻身让我看左手,后来我让她伸右手,她又借口右臂摔伤动弹不了。看样子早在那之前她和家里人就计划用金蝉脱壳的法子逃跑了。”

情况复杂,情势紧迫,但万万不能一味图快。

柳竹秋欲开口,萧其臻也正想说什么,二人的话头撞在一处,男人难为情地低下头,柳竹秋笑着请他先讲。

“还是请先生先讲吧。”

“大人是审案官,比我看得多想得远,请大人先讲。”

“不,还是请先生……”

柳竹秋真烦他这书呆子脾气,高兴时扫兴,关键时碍事,严肃催促道:“事态紧急请勿拘泥。”

不出意外,萧其臻的脸又红了,目光只落在尸体上,好像它比眼前的大活人好看似的,让柳竹秋更不爽。

“这案子背景复杂,我怕参与审理的官员中有贼人的党羽,是以至今仍不敢贸然申请解剖白大人的遗体,再加上这件案子,若知道内情的人多了,就更不好掌控了。”

他的聪明头脑还是很值得肯定的,柳竹秋赞同道:“现在刑部和锦衣卫都在插手案子,我们也闹不清里面有多少好人多少坏人。大人看能不能这样,我去想办法让陛下把案子交给你一人查办,由你全权总揽,事情就好办多了。”

“你……想去求太子殿下?”

萧其臻又机敏地洞悉了她的想法,证明他们在事业上还是很投契的。

得知柳竹秋在为太子办事后,他从未对此有过只言片语的探索,对他人的尊重和自身的稳重都是好搭档的必备要素。

柳竹秋想自己若是男子,定会跟他拜把子,兴许还能处成管鲍之交,可惜,可惜。

朱昀曦收到柳竹秋的求助信,向奉上经验老到的陈维远咨询建议,按照他的计策在次日向庆德帝汇报观政心得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