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第2/4页)

糖果的卖相过于朴实无华,这还真是民间小吃,真的不够讲究。

其实,给皇上送礼最是有讲究的。

直接送吃食比送贵重器物很少见。因为病从口入,吃食更需担风险,真不是谁都敢送的。

康熙尝了一小块,老四选的糖不错。

他却不能多吃,上了年纪自是要注意养生,对美味也要浅尝即止。

糖很甜,心里就更苦涩。

知子莫若父。

既然可以推测出老四匆忙回程是为禀告与发现有人谋反相关消息,那么对其他儿子的行事心性岂会一无所知。

太子行事张狂,近几年做事用人越发饥不择食。

推波助澜挑起此次南巡,只是为了处理非法人口买卖关系网吗?或是声东击西而另有谋算。

康熙熟读史书,或多或少有心理准备太子可能兵行险着,但把这份怀疑埋在了心底深处。

做了三十多年的父子,自胤礽打襁褓起,他册封且亲自照顾的太子。哪怕对太子心存怀疑,却也保留一丝期望。

期望胤礽尚有一点孝心,不会做出弑父这般禽兽不如的事。

胤礽啊……

康熙闭上了眼睛,最后一丝希望终究破灭。

他想废太子将其余生圈禁,胤礽却是要父兄一群人的命,而且用炸药那种赶尽杀绝的方式!

即便爆炸杀局尚是推测,可江南的种种乱象无不表明推测成真的可能性非常大。

出乎康熙的意料,这一夜他没有失眠。

或许,老四发现的异常情况反而给出了某种证实,让人不必继续在怀疑与否定中来回反复横跳。

那般纠结反复的状态已经太久了,心真的很累,而他终于可以不必再舍不得。

翌日,康熙原定去扬州,临时推说要延迟一天出行,因为十八阿哥贪玩磕伤了膝盖。

此次随驾南巡一共有十三位皇子,十八阿哥年纪最小。而在皇上宣布自由活动后,正月初三只剩三位皇子留在曹家。

雍郡王进行了两天一夜短途游,暂回曹家歇息。

另外两个就是太子与胤祄,康熙原本是要带着两个儿子一起去扬州。

胤祄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小心磕碰到真是过于平常。

康熙表示如果太子想早些瞧风景不妨先行出发,而他带着小儿子迟一些再走。

听起来颇为照顾太子。

事实呢?

胤祄完全不需要养伤,虽然他是有摔倒留了淤青,但小伤压根不是问题。

有问题的是他在早饭后向康熙诉述的疑惑。询问世上会不会有长得一模一样的人,而且两者没有亲属关系。

说的就是昨天观看竹马灯演出,发现围观者里的灰衣人与太子长得非常相似。可回到曹家一打听,太子压根就没有出过门,那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胤祄童言无忌,有疑问就问了汗阿玛。

言者无意,听着却有心。

康熙立即发现情况不对。他可以断定小十八去看表演的时间段,太子在曹家。

不存在偷溜出门的可能性,因为当时父子两人就在一间房,阅览从京城传来的部分折子。

形似太子的灰衣人是谁?

为什么偏偏是在江南出现,更是在怀疑有爆炸刺杀密谋时出现这样一个人?

此次南巡,康熙计划顺藤摸瓜抓现行,就不会每天都把太子栓在身边。

原先定好一起去扬州,再给太子限定时间内的单独活动时间,而派人秘密跟踪掌控其行踪。

然而,突然出现了与太子长相相似的灰衣人。

这让太子能够伪造不在场证明,搞出金蝉脱壳摆脱密探的监控,而神不知鬼不觉搞某些秘密计划。

好极了!

康熙有此推测,怒极反笑。

别和他说巧合。

干净寺偷偷运输的物资与炸药有关,那可能是巧合;与太子长相相近的人物出现,这又是是巧合。

江南有什么力量让一桩桩巧合似赶集般聚在一块?其背后只能是人为的必然。

胤礽真是费尽心机。

如今要怀疑他组织非法人口贩卖的另一个动机。除了获取暴利、贪图美色、构建一张腐化官员利益网,还有第四点原因是为便于寻找合适的替身。

好些年了,太子行动不自由。平时住在皇宫内,而出宫也有很多双眼睛盯着。

有了替身就不一样。替身不必做太多,只要在酒楼里喝喝茶就行,就能给太子争取一两个时辰的暗中活动时间。

既然如此,那就来个抓贼拿脏。

康熙分析了可能遭遇伏击地点。他的正月出游路线并非完全固定,但在大致走向上不会变。

即便不曾把体安排提前告之近侍,但某些人有心要传递消息,能在半途通风报信。

只需有备无患在多处提前放置炸药,皇上来时进行引爆就行。

可以对比两份路线。

老四前往干净寺,因为对苏州知府吴存礼的礼佛行为有了猜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