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第2/4页)

大年初一,清朝过春节。

欧罗巴人也得入乡随俗,哪怕不一同节庆,也要暂停做买卖。原因无他,十三行休假,洋人找谁交易?

这段时间,洋商与海员们都跟着放假。

他们不能进广东城,就在船上或客栈中找乐子,都是玩上几手扑克牌。

今年情况特别一些,英吉利与荷兰商馆落成,在正月初五揭牌入住。

谁说欧罗巴人不迷信,商人威廉为确保海上运输安全进行,最终被胤禟说动找个道士去船上祈福。

哪怕嘴上说着上帝庇佑世人,但是威廉多多少少也觉得西方的神管不了东边的事。

英吉利商馆都要遵从清朝的黄道吉日开馆,海船找个道士低调祈福又有什么不行。

归根到底,求一个心安。

威廉心里忐忑也是有原因的,这回来拉货的海船是第一次使用。

此处就要提到东印度公司。

欧洲到亚洲,期间必会途径印度洋。

1600年,英国率先成立东印度公司。其后,1602年荷兰也成立东印度公司。前者在印度设立了据点,后者在爪哇设立据点。

虽然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得早,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打过荷兰。

远洋海贸利润巨大,相互争斗也就成了必然,海上劫掠时有发生。不只两个国家斗,后来还有其他欧洲国家纷纷加入,比如法国。

说是公司,绝不是正儿八经做生意。正规做生意哪有抢劫赚钱,哪有殖民赚钱。

船上都是有火炮等武装力量。

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明朝末年在台湾就搞过殖民,后来被郑成功给打走了。

武拂衣给算了算时间,那不远也就是四十多年前的事。

《圣经》里面都写了,“已有之事,后必再有。已行之事,后必再行。”

因此,别看现在荷兰、英吉利等洋商们在粤海关规规矩矩纳税做生意,只要清朝某天衰弱了,势必会遭受入侵。

扯远了,话说回来。

商人威廉也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员。

或该说,这年头从英格兰来亚洲做生意的人,基本都是东印度公司的。

因为海上贸易最基本的是你得有一艘船。

海船从哪里来?

造价不菲,小商人造不起船,那就要找能租船的组织。

东印度公司,全名实则为「伦敦商人在东印度贸易的公司」。

顾名思义,威廉作为伦敦的商人可以去东印度公司搞船。

根据船只大小、租赁时间、货物种类等等不同情况,租金不同。

或是出资买下船只所有权的部分股份,成为船东也能够实际使用船只。

船从欧洲开到了印度,却不一定会继续开往大清。在亚洲海域,有些商人会选择换一批体型较小的船。

较小的船从哪里来?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洋有据点,这就是在当地给造的。

威廉以前与朋友合伙经商,从欧洲开大船到印度,再换小船到广东。

别看租两次,却能节约成本。计算船只维修保养、船员佣金与日常开销等等,分段租赁比长途租赁要划算。

直至去年,合作经商的合约到期。

本来想是最后一次出海,当时没料到珍珠粉化妆品横空出世,更没想到它卖得如此火爆。

但朋友不想继续远航,威廉独自承租,他换了租赁船只的规格。也不在印度换船了,直接从伦敦开来广州。

船也不是新船,威廉却第一次用。

胤禟凭着过人的口才,说动威廉找道士搞一场船只祈福,因为到什么庙就要烧什么香。这就有了正月初一,胤禛、温宪、茉雅琪三道士组合上船。

武拂衣肯定要同行。所谓给海船祈福是假,暗中观察伦敦造的船才是真。

几年前,她拆过一艘海船。

如今才知道那是东印度公司在印度造的亚洲海域货船,而非欧洲制造的大货船。

这要去观察两种船有哪些区别,而着重观察一个要点——船上的武器装备。

从欧洲来的海船,不论战舰与商船都有大炮,谁叫欧罗巴诸国之间相互打劫是习惯操作了。

商人威廉怎么会大方到敞开商船?

当然不只是迷信思想作祟,也是被胤禟给灌了迷汤。

胤禟许诺了珍珠粉化妆品三年独家经营权,又透露以后想买高额船票。想搭乘威廉的船只去欧罗巴转一转,那么必须了解船只是否安全。

从欧洲来亚洲的船是会搭载少量乘客,主要是富商与神父。

威廉有点诧异,从亚洲主动往欧洲去的有钱人很少见,但他还是没有拒绝这笔买卖。

比起逛除夕花市,初一白天去刺探情报重要很多。是该早点回府,养精蓄锐。

胤禛对于所谓作法祈福,操作起来没有压力。

考察团一路行来,自从胤禟最先给介绍了为赵老爷子画遗像的工作,就似打开一扇新世界的窗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