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第4/4页)

除夕不见月,花市灯如昼。

武拂衣步行于街头,鼻尖不断捕捉到一阵阵暗香浮动。

一眼望去,游人如织。多是三五成群,一家人出来悠哉悠哉地散步买花。

这种赏花弄草的雅事,必须问一句是她积极主动会做的事情吗?

回答:当然不是。

都是胤禛的套路,而她为胤禟的「珍珠王」称号,付出了陪狂街的代价。

说起来事情不复杂。

前几天,武拂衣幸灾乐祸,胤禟讲抄家的下场是讲得太嗨,得罪胤禛且不自知。谁想到,转身居然她变成了可怜人。

因为给康熙的家书必须要写,必须从快从速说明「珍珠王」的流言,不让康熙对胤禟生气。否则作为一起出行的老四,难免要受到迁怒而承担连带责任。

谁写呢?

胤禟就别指望了。

这信最好出自老四之手。描写出九弟要多冤有多冤,要多点背就有多不幸,被人莫名其妙地冠以珍珠王封号。让康熙不仅不责怪胤禟,不认为他不靠谱,反而为他掬一把通同情泪。

信,要至情至性、感人肺腑、啼笑皆非又令人动容。

胤禛表示他很理智。虽然想揍一顿胤禟,但考虑到利益共同体,这信还是会帮着写。

不仅写得非常完美而且保证速度快,让信差能在正月初一之前送信入宫,让康熙过一个“好年”。

如此一来,工作之后想休闲放松,那一点都不过分。

正好广东春节风俗与京城不同,走过路过是绝不能错过除夕花市。

至于为什么要另一个人一起来花市?

理由再简单不过,找个人充门面。街头巷尾,别人都是亲朋结伴,若是一个人独行多没面子。

武拂衣对逛街没兴趣,但还是答应了。做陪客,迈腿走走路就行,也不困难。

眼下,她瞧着身边的胤禛。这人气定神闲,慢悠悠地徜徉于花海之中,颇有兴致地东看看西瞧瞧。

不久,胤禛在一处摊位前停下。

这里深红浅红的桃花开得正好,他买了今夜的第一把花。

转身,将鲜花递给武拂衣,“看你的样子,依旧没领会到花草之美。我帮你一把。给,你收下红桃,新的一年大展宏图。广东风俗,不用谢了。”

《诗经》曾经曰过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胤禛手里的一束桃花,随着夜风摇动。

它仿佛在努力表示:「我很单纯的,粤语“红桃”谐音“宏图”,没别的意思。没有后半句“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武拂衣看着面前的桃花,再看了看四周的行人,人们九成也都买了桃花。所以说,这桃花,她是能够简简单单收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