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第3/3页)

康熙批准了,也为了让老四能彻底把外伤给养好。

没有催促,颇有耐心等着看老四准备什么时候再入宫。倒是要瞧瞧,老四是否被老大揍了一顿而意志消沉了?

有此一说,因为牛痘推广的后续还悬而未定。

理论上,前期的负责人四、八阿哥凭着牛痘实验进爵,两人都能申请继续做下去。

半个月前,胤禩就入宫表达了积极工作的态度。

推广牛痘离不开财政支持,那是给出了一套计划。

先调查在整个京城普及牛痘接种的支出费用,再让户部批一笔银子正式开始启动大面积接种。

当然,有一句隐藏的潜台词。

这笔钱是八阿哥去户部要的,也就不必劳烦别人管理了。

康熙没有立刻答应。

一来,国库算不上太过富有,添了一笔牛痘经费,势必要从其他地方克扣。

二来,胤禩出此提议,说不准他是想着再次深入户部。

就让老八先去先排摸京城等待接种人数,以牛痘痘苗未完成优化为理由将正式拨款先放一放。

今天,瞧着老四入宫,正好能看看他与老八有何不同。

康熙却没明着提及牛痘推广,“这段时日,你接过十四的活,给三个孩子答疑解惑。朕瞧着十四做小夫子时,整天往书库里跑,每天连玩耍都省去了。这回是轮到你了,歇在庄子上也不得闲吧?”

说实话,真没有。

武拂衣却不能告诉康熙,自己虽然每天都有事情要做,却一点也不苦逼。真的在学海无涯苦做舟的,是武·胤禛·侧福晋。

“回汗阿玛的话,儿臣不觉得辛苦。想当年种痘时,您政务繁忙,也是每天来看三哥与儿臣。”

武拂衣说得自然,仿佛时刻都记得康熙给儿子的疼爱。

“如今,儿臣歇在庄子上,多读几本书好何谈辛苦。正如您一直教导,多读书总是好的,书中自有黄金屋。“

康熙听了,笑容温和得更真诚了些。儿子感念他的关爱,这种孝顺的表现当然令他心情愉快。

这会也不着急说公事,好兴致地问了一句,“都读了些什么书?”

“一些英吉利文的书。弘昐在学洋文,儿臣也就陪着一起看了,总不能一问三不知,怪不好意思的。”

武拂衣就此说开了去,是在一本洋文手札了瞥见了一段话。

大致意思是1688年,法兰西有人用浇注法制作出了平板玻璃。那样的玻璃被用到玻璃窗与全身玻璃镜上。

英吉利人想要获得相关技术也得不到,只能看着法兰西以此玻璃制造方法大赚一笔。

“儿臣听说玻璃窗的售价之高,倘若能压低造价再卖出,推广牛痘接种的经费也就有了。”

武拂衣表示希望去玻璃厂实地考察一番。

“近些年,玻璃厂在纪大人的技术加持下制作出了精美物件。但纪大人终究来自异国,在造物风格上也偏向西洋。没能充分挖掘御制玻璃厂的潜力。”

这话说得很委婉了。

纪理安来自德国,是不是全心全意为康熙效力?

即便是,他也有力所不能及的地方,比如没能把价格奇高的大块玻璃搞出来。

既然如此,四阿哥愿意一试,说不定会有奇效。

康熙闻言不由一愣。

老四惨败于老大,他没有意志消沉是好事,但这会申请去玻璃厂搞出奇货可居的大块玻璃,这真不是受刺激严重到异想天开了?

说句真心话,老四真要是能行,堪比财神爷转世了。这叫人如何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