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第2/3页)

取一只只蚌壳打磨成方形薄片,将薄片拼借成一扇完整窗户。

这种工艺不如玻璃般通透,但若隐若现的半透明状态别有意趣。

阳光洒落,光线穿透蚌壳,如梦似幻地散了一屋。

仰头能看到每只蚌壳的不同花纹,亦能看到不同排列带来的艺术。静坐屋内,仿佛能听到清风拂过湖面,阳光照在蚌壳窗上恰如湖面碧波粼粼。

这种窗户就叫做明瓦,始于宋朝,而在明代流传在权贵富有之家。难道它不比玻璃好吗?不比玻璃贴近自然,更有一番韵味意境?

还不是物以稀为贵。人们得不到透明的大块玻璃,所以玻璃售价奇高。

话说回来,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价值判断。

如今,玻璃就是受追捧。大块玻璃全靠进口,江南也好,京城也好,能安装的人家屈指可数。

因此,给十三阿哥府邸配套玻璃窗,在外人看来简直是奢侈至极!

“你……”

胤禛眼见武拂衣漫不经心地验证了他的猜测,一时间都被弄得无语了。

要说老鬼是财大气粗,奢华无度?不,刚刚老鬼讲了是能改成低成本玻璃制作工艺,玻璃不值钱,也就称不上在挥金如土。

“我什么?”

武拂衣示意胤禛不必太过感激。

“不用太感谢我,我很好说话的。你配合我的工作,我也愿意完成你的心愿,好好照拂十三弟。”

胤禛深吸一口气,这样的照顾不知胤祥能否受得起?转念一想,没有人比胤祥更合适了。

等到玻璃窗被制作出来,需要找个人的房子做工艺展示,勾起其他人的购买欲。皇宫里肯定要装,但不论是给太后、皇上、妃嫔的宫殿换窗,那都不是参观的去处。

相对来说,十三阿哥的府邸建成后,总要搞一场新居入住宴席。

顺其自然地宴请一拨人,也就顺理成章地让一些人看到了玻璃窗的模样。

为什么一定是胤祥,而不是其他皇子?

不为别的,因为胤祥也算得皇上宠爱。

若非宠爱,他的生母章佳氏就不会被追封为敏妃。

三阿哥胤祉因为在敏妃发丧的百日内违制剃头,也是降为了贝勒,那更能说明一二。

四阿哥既然准备推出玻璃窗安装范例,不会愚蠢到不通过康熙的应允。

那么皇上会同意给谁装?

四阿哥在呈报这个人选时,要考虑多重因素。

不能突兀,刚巧遇上了正搞装修的人家最合适;不能谄媚,比如提议给太子或直郡王家安装,疑似有站队嫌疑。

最后,也要是考虑到个人情感。

雍郡王报出一个人选,不能过分有私心,但又不能太过无私。

也要考虑到皇上愿意让对方作为范例,是康熙愿意显示出他对那个儿子有所偏宠。

综合来看,胤祥可不就是最合适了。

胤禛心里琢磨了一大圈,最终不得不承认武拂衣的提议正确。

与此同时,他也回过味来了。

幸而自己坚定拒绝所谓的猜中有奖。否则,岂不是要闹出『四阿哥为博红颜一笑,豪掷千金建造水晶宫』!

想到那种流言蜚语笼罩在自己头上,心里就不免泛起鸡皮疙瘩。

胤禛冷冷地扫了武拂衣一眼,老鬼果然喜欢给人挖坑。这次还不只是挖坑,而是挖坑时就预判到了他会拒绝。

四阿哥与武侧福晋的流言是流不出去的,但足以让他一个人来承受这份心塞。

“怎么了?”

武拂衣语气疑惑,仿佛真的不懂胤禛在想什么。“对于这一计划,你还有想要补充的地方?”

“没有。”

胤禛面无表情,保持少说话的好习惯。寡言是以静制动,不让老鬼瞧出他的憋闷。

“没有就好。你继续学英吉利文,争取早日能信手拈来地给孩子们答疑。”

武拂衣没过分调侃胤禛,她也要做前期准备,又到了仿书高手出现的时候。

是什么启发了四阿哥搞玻璃窗?

一来是康熙设立玻璃厂,子效其父;二来是希望能比欧罗巴人更胜一筹,而不是非要依赖进口。

一块玻璃窗售价三百两,这等暴利不能只给西洋人赚去了。

传教士纪理安为康熙所用,住持玻璃厂的各项制造,但总有洋人不为清廷所用。

不然,从十多年前漂洋过来卖出了玻璃窗,为什么至今也没得到一份大块玻璃制作的完整配方?

*

*

四天后,武拂衣带了一本以英吉利文书写的手札,入宫请见康熙。

“身体都恢复了吧?”

康熙有段日子没见着老四了。

距离两王比武已经过去了一个半月。

老四输了比赛,休养了大半个月是把表面上的淤青也消了。

随后上书请旨,希望能留在北郊庄子,为了守护三个孩子平安渡过接种牛痘的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