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第4/5页)

女老师不到三十岁,是去年新分来的师范学院毕业生。

“张老师,你怎么会想来乡下教书呢?”

听说这位老师是主动申请来子弟小学的,欧阳抗美不禁有此疑问。

张老师答得很实在:“我家是海浦市区的,但是家里住房紧张,城里的学校又不给年轻老师分房。所以听说了这边给出的丰厚条件以后,我就报名了。”

“真正来了学校以后,你对这边的环境还满意嘛?”项小羽问。

“挺满意的。胜利公社每天有四趟去市里的公共汽车,单程只需一个多小时。我平时在这边上班,周末进城看看父母也挺方便的。而且吃住问题都不需要自己操心,学校都给解决了,我每天专注备课,只负责教学内容即可。”

欧阳抗美笑道:“张老师,你这么年轻,应该还没成家吧?以后找对象怎么办啊?”

大多数未婚青年找对象都是就近找的,像张老师这样的条件,找城里对象绰绰有余,但她在乡下工作,就有两地分居的风险了。

张老师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对象跟我是一个学校的,比我小一届,听说我在这边干得挺好,他也想申请来子弟学校。等我们领了证,还可以换一套三室的房子。”

欧阳抗美:“……”

人家这小日子真不错,连她都有点羡慕了。

小学生们还没正式开学,她们也没什么可以拍的,去新开辟的图书馆和音乐教室看了看,两人就想打道回府了。

不过,只拍这点素材肯定是不够的。

张老师邀请道:“项记者,欧阳记者,开学以后,我跟另两名老师要参加地区的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你们要是有兴趣的话可以过来听听我们的公开课。”

两人欣然答应下来,反正还要拍摄小学生的素材,顺便看看老师的授课水平也不错。

*

项小羽去采访了子弟小学,但是儿子们的学校却还没有着落。

子弟小学太远了,平时接送都是问题,总不可能天天都让宋恂去接送孩子。

两个小学生在农村疯玩了一个寒假,周末赶上爸妈休息的时候,终于被接来了市里。

可是听到父母谈论他们的转学问题时,俩小孩炸毛了。

“我们为什么要转学?”延安的表情十分抗拒,“我喜欢李老师,不想转学,而且我还有好多朋友在省城呢。”

宋恂答应得痛快:“行,咱们家是比较民主的,你们要是想继续回省城上学,我跟妈妈都不拦着。”

“那我妈妈呢?”妈宝吉安发言了。

“妈妈的工作已经转来这边了,以后就留在这里工作了。”项小羽靠在宋恂身上,摸了摸儿子的小脸蛋说,“偶尔也会回省城一趟,你们要是不想离开省城也行,我会抽空回去看你们的。”

宋恂继续道:“正好这边好学校还挺难进的,你俩要是还想留在军区,我跟你们妈妈就不用费心给你们找好学校了。”

小哥俩不吭声了。

他们想跟父母生活在一起,但也舍不得省城的小伙伴。

吉安问:“那我能回去跟张云凯,王青青还有郝思佳道别吗?还有二黑怎么办啊?”

“这些都不是问题,回去道别或者写信,或者打电话都可以。”宋恂在他噘起的鸭子嘴上捏了捏。

见他们不答话,项小羽也不强求,挥挥手说:“可以给你们一些考虑的时间,不过你们可得抓紧点,好学校太难进了,我跟爸爸也在发愁呢。”

俩小孩唉声叹气了一阵,见家长们不再劝他们,便捧着足球去院子里玩了。

“咱们到底去哪里上学呀?”延安拉着哥哥的手臂问。

他不想离开老师和小伙伴,更不想离开爷爷奶奶和小姑。

“肯定要留在海浦啦!”吉安踢着球说,“一看爸爸的表情就知道了,这件事不能商量。”

“爸爸不是说随便咱俩嘛。”

吉安呵呵两声。

脚下一个用力,将球踢出了院子。

俩小孩跑出去捡球的时候,正好瞧见了刚骑车回来的邢伯伯。

两人大方地上前问好。

邢志斌停下车子问:“哟,好几年没见,你们还记得邢伯伯呢?”

“记得呀!”吉安自然点头,“我的围棋就是跟邢伯伯学的。”

邢志斌没想到这小子记性还挺好的,在他头上揉了揉问:“现在还在下围棋吗?”

“下呢,我在大院里跟程爷爷学下棋,程爷爷下围棋也很厉害。”

邢志斌来了兴趣问:“你现在下得怎么样了?”

他记得这孩子小时候特别聪明,三四岁就已经能下明白围棋和象棋了。

吉安谦虚道:“还行吧,就是下着玩的,我只跟程爷爷下过围棋,没跟别人下过。”

延安给他哥捧场:“我哥哥下象棋可厉害啦,打遍大院门口无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