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第2/5页)

“也只能这样了,主任都把电话打到我们生产队里去了。回头我写个稿子,咱俩一起去一趟我家那边吧,到时候让我娘请你吃饭。”

欧阳抗美笑着答应,将手边的一份电话记录递给项小羽。

“地区教育局的通讯员昨天跟我联系了,想让咱们正面报道一下这两年海浦中小学校教学环境的改善。”欧阳抗美轻嘲道,“我不给他们播负面新闻就不错了,居然还好意思让我搞正面报道。”

项小羽愣了一下问:“怎么了?”

“我大姐就是南阳小学的老师,教了十年书了,学校还没给分房子呢。一家四口跟我父母和大哥一家挤在中心医院的老宿舍里,整天吵吵嚷嚷的,这种环境哪还有心思给学生备课?教师的住房环境都改善不了,还谈什么改善教学环境。”

电视台没给她们安排住处,她回到海浦以后,就暂时住回了父母那里,十来口人在两室的老楼里挤着,让她感觉空气都是稀薄的。

项小羽建议道:“咱们台里不是给了住房补贴么,你出来租房子住呀。”

提到住房补贴,项小羽又暗自高兴一把。

他们这些驻站记者没有单位的福利分房,所以每月有二十块的住房补贴,让他们自己解决住宿问题。

她自己有房子住,这二十块就可以攒下来啦!

美滋滋!

“我本来想再等一等的,开了年我爱人那边就可以分房了,”欧阳抗美叹道,“看来是等不了了,家里这种环境,我都不敢让孩子转学回来。”

提及转学,项小羽忙问:“你家闺女上几年级?定了去哪所学校嘛?”

“三年级。如果把户口挂在我娘家,可以去中心医院的子弟校,条件还不错。但是跟着我爱人的话,就得按照划好的片区去安阳小学。听我姐说,那个学校的教学条件不太行,全校也没有一个高级职称的老师。”

涉及到孩子的教育问题,即便是欧阳抗美这样能干的女同志,也忧愁起来。

项小羽觉得自己儿子的转学宜早不宜迟,得赶紧选定学校。

她下午去打听了先锋路的划片情况,然而,听到结果以后她也想爆粗口了。

住在先锋路上的学龄儿童,原本应该就近上先锋路小学,但是今年重新划片的时候,将这个片区一分为二了。

胜利街道以东被划到先锋路小学,胜利街道以西被划到安阳小学。

她家双胞胎儿子要是转学回来的话,就得上安阳小学,正是欧阳抗美刚提到的那所教学条件不怎么样的学校。

“小学而已,去哪里不是上学?”宋恂对儿子们的小学不怎么挑剔,反正都是基础教育。

“那怎么能一样呢!”

项小羽原本也是这种想法,但是双胞胎在军区小学的班主任真的非常好,孩子们才被她管教了一个学期,就改正了许多小毛病。

以前延安坐椅子的时候总喜欢扭来扭去,像有多动症似的,她纠正很多次都不管用。

上学以后被李老师管束了一段时间,延安也开始坐有坐样了。

“你如果不想让他们上安阳小学,也可以去我们渔业公司的子弟校。子弟校的教学环境也还行,去年来了两个省城师范学院的毕业生,正在当一年级的班主任。丫丫就在他们的班里,我听大嫂说,老师们教得挺好,师范学院的毕业生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宋恂给媳妇十分详细地介绍了渔业公司子弟校的情况,连老师的住宿环境都提到了。

项小羽狐疑地问:“你跟我讲这些做什么?”

夫妻俩早就商量好了,以后要住在城里。

她上班方便,宋恂开车上下班也不算太远。

既然如此,孩子当然也要就近在城里上学了。

“我的意思是说,海浦教育局的那个新闻,你们其实也可以考虑一下。”宋恂循循善诱道,“凡事都有两面性,有不好的,当然就有好的了。你们可以把两方面都报道一下,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嘛。”

项小羽似笑非笑地问:“好的是哪个啊?难不成是你们渔业公司的子弟小学?”

“正是。毫不夸张地说,全地区没有任何一所学校,能够给出如此丰厚的条件。我们可以彻底解决老师的后顾之忧!电视台要是想做这方面的新闻纪录片,可以去我们学校采访一下。”

“你不是渔业公司的书记么,不管生产上的事,怎么管起小学校来了?”

“正因为是书记了,我才要管这些。”

宋恂并不避讳跟媳妇谈论自己工作上的事。

项小毛已经是个能够独当一面的新闻记者,早就不是原来那个什么也不懂的乡下丫头了。

所以,相比于十年前,夫妻俩如今更有共同语言,彼此的工作内容经常会相互分享。

“现在企业里都在搞承包制,打破以前党组织包揽一切的局面,将党政分开。”宋恂轻声道,“邬君阳已经到任了,人家从前是副县长,能力方面没有问题,那我就不能一直死抓着权利不放。该由经理拍板的事情,还是要放手让人家去做的,就像老郭辅佐我一样。我现在不是经理了,生产的事情不需要我操心。如何做好党的工作,做好人事工作,才是我现在需要关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