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第2/5页)

若说从前,什么储君之位,太子之位,都是皇上吊在皇子跟前的胡萝卜,想考验儿子们有没有篡位这种野望的。但从这一仗起,皇上是真的有了些立储之心。

在他年老糊涂之前,总要给国家定下一个储君人选才行。

至于被皇上当做两株坏菜的,自然是大皇子和八皇子。皇上不但将他们归类为坏菜,更是直截了当把他们扔出了自己的菜筐。

外战当前,皇上实在不愿意为别的多费心思。

他别出心裁,直接把这两个儿子塞给了一直不肯驯服归顺自己的两个弟弟,简王和晋王:来,朕这个哥哥给你们一人发一个儿子继承爵位,好了,你们可以光荣退休了。

皇上将两个失去继承权的儿子,直接划出了皇子序列,甚至还废物利用了一下,夺了两个心思不定,总想着给他找麻烦的王府爵位。

可以说是一箭双雕。

简王府和晋王府简直是目瞪口呆,但皇上雷霆之势不容置疑的明发了圣旨,他们除非造反,也只好‘自愿让出王位’。

而早就低头服软的肃王爷,心有余悸暗自庆幸:还好还好,起码我的爵位是我亲儿子继承的。

心思活泛的朝臣们也就都领会到了皇上的意思。

外敌当前,皇子们的内斗,直接被皇上碾压过去:陛下态度明白的很,你们争皇位可以,但要是犯了不可饶恕的错,就会直接失去皇子资格。

要在规则范围内表现自己的实力,想做储君,那就向朕展示你们能做好一个太子吧!

说来,大皇子终于用另一种方式实现了他的梦想,从镇国将军升级成了郡王。但这个郡王,却是晋王府的郡王!直接从皇子变成了平常的宗室之子,这含金量还不如他的镇国将军呢!

于是他越发一蹶不振,连封建迷信活动都不想搞了,只是天天在府里醉生梦死,咒这个骂那个。

八皇子接到旨意也颇为痛苦:自大皇子的遭遇后,他已经想明白了,以父皇对他的厌弃程度,将来也就是封个镇国将军靠边站的下场。

可他再没有想到,父皇连个镇国将军也不给了,居然就将他记名给别人做儿子去。这是从宗法上遗弃了他:玉牒已改,从此史书之上记载,他只是简王的儿子。

自小起他过得浑浑噩噩,生活里唯一的水花就是嘴欠手欠给人添堵,看着人厌恶躲避又拿自己毫无办法,来寻求自己是皇子的存在感。

可现在,他已经不是皇子了。

他到底是什么?

八皇子接此圣旨,呆坐了一夜,觉得从前种种,似乎都是迷障一般。

之后,他去求了皇上最后一件事,就是求父皇让他上战场,他宁愿不做什么简郡王,他会隐姓埋名从最小的士兵做起,为大周的抵御外敌出一份力。

他想去过一过不被人嫌弃和厌烦的日子,没有被他搞砸的人生。

皇上的面容依旧淡然,看着他道:“战场危险,没人会管你的。”在京中做简郡王,虽然没有任何前途和未来,但总是吃喝不愁。

见八皇子依旧坚持,皇上便也允许了,真的没有给他一点额外的待遇,就只命画眉公公给他准备一个新的普通百姓的户籍和五十两银子的盘缠。

八皇子磕头而去。

走之前,他还特意再去跟五皇子道别了一次:“多谢五哥肯替我说话,父皇才肯见我一面。”

他是真心感谢:他听说过之前皇上发落大皇子的时候,二皇子想做好人才劝了一句,就差点落得同罪。虽然朝臣们都说,当今皇帝在性情上比先帝可要温和且善听谏言,但他们这些做儿子的,才能感觉到父皇的心意坚定不可回转。

而五哥在这种时候,冒着得罪父皇的风险,愿意帮他说话,八皇子是很感激的。

五皇子见他如此,倒是感慨:“你若有什么难处,就捎信回来,我总是你的兄长。”

八皇子点头,然后告辞上马而去。五皇子却知道,他不会捎信回来的,他是真的想去做一个新的人。

--

卫刃与北戎王第一次交锋的消息传回来,京城上下都颇为沸腾,街头巷尾都在传讲此事。

战况一路从西北由斥候快马接力传回来,一进京城北门就边喊着‘捷报’边一路疾驰向皇城。

大周军大获全胜。

路边的大周子民都欢腾雀跃起来。

大周上下对北戎都是多年深仇旧恨,说其实什么沿海匪贼,除了福建广州等地,京城内陆的人民是没啥感觉的。但说起狄戎来,大伙儿可是立刻同仇敌忾,深以为恨。

毕竟就连贾宝玉这种能说出“文官武将都是禄蠹,都是图名而已”的怪癖官家子弟,在说起北戎来时,都道:“犬戎这两种人自尧舜时便为中华之患,晋唐诸朝,深受其害!”[1]

他都如此说,可见在普世观念里,正常的大周人,对北戎是多么痛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