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第4/5页)

而若是如书中般,元春做了贤德妃,那贾赦一房只会一败涂地,再也没有搬回荣禧堂的指望了。

可现在,元春并不是什么皇妃,之前那些外部条件也都消弭了,王子腾做了九省都检点,常年不在京中;而算时日,贾赦也让了这些年,顺从的够了——借着宁国府的事儿,贾赦还得了族长之职,那他就要打破之前的旧例!

贾赦贾政俱望向贾母,目光炯炯。

两人都觉得贾母是偏心的。

所以贾赦做好了贾母不允的准备,都已经在盘算着贾母只要摇头,他接下来该说什么来为自己申辩。而贾政则是相信贾母偏心他,不会让他搬出荣禧堂,所以盼着贾母说话为他主持公道。

谁料,贾母看了他们片刻,搁下了手里的酒杯,忽然长叹了一声:“也好,各归其位也好。”

贾政与王夫人简直以为自己幻听了。

连贾赦也有一种被晃了老腰的感觉。

就这样简单吗?就这样,母亲同意了?

难道母亲就在等自己提出此事?贾赦开始郁闷起来:自己这些年不直说只自己生闷气是不是太傻了。

其实贾赦歪打正着,提要求的时间选的刚刚好。

若说原来,贾母为了心爱的孙子宝玉,也因更喜欢贾政,所以一直更看重二房,连正屋都让二房住着。

贾赦这样说,就是挑衅她的权威,贾母必然是要呵斥不同意的。

可现在,在看到隔壁宁国府的败相之后,贾母真的累了,也真的被世态炎凉戳破了那层幻象:自己这个老封君才不是什么定海神针,贾家的定海神针从来只有一个,那就是贾代善。

而且还得太上皇在的时候才好用。

至于她,不过是个养尊处优的老太太,平时入宫仗着国公夫人的诰命和年龄,人人都让着她敬着她,真出了事儿她一点用处没有。

既然这样,她又何必逆着规矩让大房二房居之不正,白白让母子兄弟离心,外人也笑话。

她老了,正所谓老健春寒秋后热,如今她看着还硬朗,但说不定哪一日就一病不起。

与其到时候她死了,兄弟两个撕破脸闹个不休,不如趁着现在,有她调停着各退一步,也有个善始善终。

贾母看着他们兄弟俩截然相反的神色,疲倦地闭上了眼睛。

-

这日卫刃回到府里,就看到林姜在把玩扇子。眼前堆着数个精美的扇匣子。

大约是现代的习惯,林姜其实是不怎么习惯拿扇子的。不比京中诸贵女,到了夏日,扇子不离手。

林姜便是拿着扇子出了门,也很可能随手就忘到什么地方去了。黛玉就说过,旁人换扇子是厌了旧的要换新花样,而林姜换扇子就是因为上一把扇子又丢没了。

卫刃也知道她这个习惯,还以为她又没了扇子,索性就在这儿搬出扇匣子挑新的。

就走过来问了一句:“家里的还够吗?不够改日再去银楼买些。”

林姜就转头横了他一眼:“我也不至于把家里的扇子都丢尽了。”然后指了指桌上的匣子:“这些扇子都是荣国府琏二奶奶送过来的,许多都是成双的,可见还有送给你的。”

卫刃倒是也知道近来荣国府两房换居的事儿,便随口问道:“那府上正事都忙完了?”

琏二奶奶都有心思送夏日的宫扇了。

卫刃对扇子的兴趣就不大,只是在旁边看着林姜玩扇子。

倒是林姜想起一事就问他:“王子腾是不是要回京了?”

卫刃点头:“也就在这两三天内吧。”

林姜搁下扇子:“你做好准备了吗?”

卫刃点头:“岳父大人从来都是淡然的性子,这回特意传信回来,说是与王子腾在福建港上发生了些龃龉,必是闹得很不痛快了。”

两人说的正是端午节时,林长洲在给女儿女婿送东西的时候,夹带的一封信。

信里便提起了王子腾。

当然林长洲用的词非常的礼貌,只说自己与九省都检点王子腾大人,就海运的问题上进行了充分的交流,王子腾大人对海衙门的管辖提出了自己独到的意见,两人暂时未达成一致,已经写了折子回禀陛下,请圣上裁决。

卫刃看着还罢了,林姜一看这明显的外交辞令,就忍不住笑了。

什么充分交流,估计是真的针尖麦芒对上了吧。

而林长洲特意写这封信回来,也是为了提醒卫刃。

如果说贾家在京中大营里,还有遗泽和影响力,那么任京营节度使十余年,卸任不到两年的王子腾,是绝对还在京中大营里埋着自己的钉子呢。

这回他是带着一肚子气回到了京城,说不得就要动用京营里头的钉子,给卫刃添添麻烦。

要是掌握不住京营,卫刃在皇上心里的地位必然会下降。

同样的消息,林姜也给林如海送去一份:都是一家人,王子腾也可能会拿林如海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