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1976年(第2/4页)

小妹小时候长相就很机灵可爱,现在这大好年纪,样貌更是长得好。特别是圆脸蛋和嘴角旁边的两个小梨涡,一笑就能让人心里甜滋滋的。

宋禾在这几年里,经常给她寄衣服。

因为她和谢昭庆一直有合作,每次她寄几张设计图到海市后,没过多久,谢昭庆就会寄一个账本过来,顺便寄上几套衣服。

她的身材和小妹差不多,所以宋禾挑选个一两件后,就把其他的都寄给小妹。

不过从今年年初开始,原本已经越来越宽松的风气,突然又收紧了。

宋禾原本只是隐隐约约察觉到风向有些不对劲,但谢昭庆的一封来信,让她突然反应过来。

是了,那场运动今年十月份就会结束。在结束之前,不得来个临死反扑吗?

说到谢昭庆,宋禾就十分庆幸自己在三年前跟他有了合作。

这人确实厉害,拿着宋禾的设计图,在这几年赚了不少钱。他曾经在信里说过,自己一家已经在浦西找到工作,还在浦西买了房。

字里行间中,还透着些许嘚瑟得意。

宋禾:“……”

没关系,只要他能帮她在浦东买到房子就好了。

在谢昭庆费尽心思买浦西房子时,他也帮宋禾屯了好几座浦东的房子。

宋禾明确再三表示过,她不要钱,只要浦东的房子。要想拿到她手里的设计图,就必须用浦东的房子换。

她也不拘是浦东哪块地方的房子,房子质量是好是坏,她只看面积。

所以这些年来,宋禾通过谢昭庆,间接地在浦东屯了三套大房。

这可是三套大房!

宋禾有的时候做梦都能梦到后世的浦东,然后从睡梦中笑着醒过来。

她们家不仅她在和谢昭庆合作,大娃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塔上了谢昭庆。

去年大娃频繁去海市,说是带着竹荪去谈生意,但每次回来,都得给宋禾塞一沓钱,让宋禾帮他保存好。

大娃想,若说他们家谁最会藏东西?

那一定是姐姐了!

反正从小到大,只要是姐姐藏的东西,他们几个把房子翻个跟头来,甚至掘地三尺,都无法找到。

所以,大娃觉得宋禾的口袋,比银行更加让人放心。

而这些钱,就是大娃和谢昭庆合作赚的。

因为大娃两年前加入了河西公社的竹荪销售部门,并且谈成一笔大生意后,他就经常全国各地出差去。

去年一年,平均每个月都要出差一次。

大娃去过许多地方,自然也就能得到许多有用的消息。

宋禾也不知道他和谢昭庆怎么操作,反正那生意越做越红火,她看了心中都慌。

今年年初时,宋禾怎么都不肯让大娃再涉足这项生意。就连她自己的设计图都停了,切断了与谢昭庆的合作。

和大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米宝,米宝人家就老老实实待在村子中。

他有时跟着李队长和强子姑父到各个村子中走动,有时陪着练主任去县里市里开会。

米宝这两年是出乎意料的老实,干活结束后,回家读读书,或者和来自五湖四海的知青们聊聊天说说话,生活过得也有滋有味。

宋禾后来在县城中给两人找了份好工作,两人压根就不愿意回来。

总的来说,三个小孩都在好好生活着,每个人都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生活方式,生活得怡然自得。

*

太阳照常升起,今天是休息日,宋禾睡到早晨九点多,才被热得醒了过来。

唉,今年的夏天格外热。

她边刷着牙,边看着日历,脑袋里计算着离高考还有多少天。

娘嘞,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离高考只剩下一年半的时间了!

宋禾突然停住刷牙的动作,赶紧从空间中掏出小本子,对照着看了一眼才松口气。

她没记错,确实只剩下一年半的时间了。

现在是76年的6月,而高考是77年的冬天开考。宋禾还记得,这一年的高考人数十分夸张,录取比例近乎三十比一。

也就是说,将近三十人里,只录取一个,而且这还包括专科的学生吧?

说实话宋禾心中有点儿慌慌的,越临近考试就越慌。这个录取率有点儿恐怖,这会儿还没有什么市质检省质检,让她测试一下自己的成绩处于哪个阶段,所以心就一直悬着。

阳光洒向院子,慢慢朝着院子里头爬行。

宋禾穿好衣服,骑上自行车去学校的食堂买早饭吃。

学校经过几年的扩招,人数达到了一千五百多人。

学生一多,食堂的面积也在慢慢变大。

食堂一直是梁慧管着的,她管得很好,食堂食品种类很齐全。

不过宋禾今天来得晚,食堂中大部分东西都卖完了。甚至都开始收摊,准备制作午饭。

宋禾买了两个油饼,又买了个馒头。她把馒头掰开,将油饼塞到其中,这就是她今天的早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