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汝瓷(第4/5页)

可是在丰谷听来,他爸就是这么一个话少勤奋又好学的人。

丰谷眼睛亮晶晶的,似乎在无声的期盼,期盼着宋禾能够多讲一些关于他爸爸的事情。

宋禾边用树枝划开地下观察泥土,边说小兴叔的一些事儿。

得亏她看荷花的记忆就跟看影像一般,要不还真说不出那么多关于小兴哥的事儿。

宋禾像是在随口说着,时不时还让大娃和米宝一起跟她找黏土。

记忆里,荷花只记得小兴哥从山上挖了土,可却不知道黏土他从哪座山头挖的。

大娃和米宝不晓得粘土长啥样,宋禾给他们形容了一番。

突然,一直保持沉默的丰谷突然发声,指着对面的一座山:“你说的那个土,那边好像有。”

宋禾直起身,略带惊奇地看着他。

随后几人又花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来到这座山头,果然在山上发现许多黏土。

丰谷自从开口后,也不再那么沉默了。

他指着已经被挖出一个坑来的山坡说道:“我们村的人经常也会来这里挖土,这个土可以拿来烧土碗。”

大娃“唉”一声:“真就神奇,这个土能够烧土碗,还能够拿来烧瓷器。同样都是烧,烧出来的价值就不一样。”

这时候,大娃不禁想到怎样让利润最大化的问题。

宋禾没好气白他一眼:“烧瓷可是一项技术。好的瓷器,对土质,对湿度温度都有讲究。你以为其他人是不想烧吗,只是烧不出来啊。”

“所以说嘛,知识、技术才是最重要的。”大娃唉声叹气,“在这种时候,知识,技术就可以换成金钱了。”

宋禾拍他一下:“别张口闭口都是金钱。”

大娃跟她顶嘴:“咋啦,姐姐你嫌弃金钱俗气啊?”

宋禾这下没忍住拧了他一下:“别犟嘴,帮我挖点土回去。”

丰谷已经开始拿个簸箕开始挖了,也没挖多少,半簸箕都没有,没一会儿他们就下山回去。

再回到李婶子家时,李婶子已经把饭菜给做好。

宋宁玉不在李婶子家,她去找如今的队长讨论请人迁坟的事儿。

大致的事情村里已经先过了一遍,宋宁玉问清楚流程后,就交了钱。

看到姑姑回来,宋禾赶忙问:“咱们是啥时候动身?”

宋宁玉洗洗手:“百泉村的人说是初二就可以出发,也不知道是怎么算出来的日子。”

“还得算日子呢?”宋禾压低声音道。

宋宁玉点点头:“所以咱们大概初四就能回去。”

他们一行人都带了不少东西,把从家里带来的腊肉腊肠拿出来,今年就在李婶子家吃了年夜饭。

因为宋家庄偏僻,没人管你放不放鞭炮。

三十晚上,鞭炮在同一时间段响起。

噼里啪啦的,十分绚丽。

在鞭炮声中,新的一年就这么到来。

李婶子泪眼模糊,不停擦眼泪:“家里好久没有这么热闹了。”

宋宁玉安慰她:“往后丰谷娶媳妇,再给你生重孙,也能这么热闹的!”

李婶子含着泪笑了出来。

初一这天,宋宁玉带着宋禾姐弟几个去见了村中的同族长辈。

又带着米宝去了隔壁的竹庄。

荷花姥姥当年是逃难来的竹庄,所以在竹庄中米宝并没有什么亲近的人。

他只是去看了眼自己当初的房子,又去看了看奶奶的墓地,便离开竹庄回宋家庄去了。

这日晚上,宋禾准备把汝瓷的制作方法写了出来。借口她也有,小兴叔曾经就烧出来过,还是听老童生的话后,才烧出来了瓷器。

小兴叔烧瓷器这事儿村子里挺多人也知道,只是他们看到的都是碎片,以为小兴烧制失败了呢。

后来当时的队长又不让他烧,不少人渐渐就把这件事给淡忘。

今天下午时宋禾再次提了起来,所有人就都恍然大悟。

原来小兴当时烧成功了啊!

宋禾当场把那个瓶子摆了出来,其实这瓶子品像真不算好,她看了好半天,才勉强将它归于汝瓷。

可是村民们却不知道啊,这可是瓷器,在他们看来就十分高大上了。

一时之间,对小兴的离去感到无比惋惜。

紧接着又有人问宋禾:“那老童生当初说的那个法子,小兴用纸记下来了没?”

宋禾摇摇头:“这我就不晓得了。”

所有人又看向李婶子,李婶子也摇摇头。

只是,宋禾又说道:“我好像记得一些,因为老童生经常提。”

在所有人期盼地盯着宋禾时,宋禾嘶了一下:“我得想想才行。”

所有人:“……”

于是这会儿,宋禾就在默写着关于制作汝瓷的步骤。

反正她把她记得的都写了上去,包括当时老师傅告诉她的一些小技巧与关键之处。

宋禾写完后就放在包裹中,等到离去时,会把这个东西给丰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