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汝瓷(第2/5页)

说完又笑笑道:“你们几个小孩户口迁走后,这块宅基地被收了回去,不过因为村里空房子多,也就没有分给别人。我总想着荷花姐弟几个没准得回来一趟,于是就时时去帮你们那边打扫打扫。”

宋宁玉又快要流眼泪了:“谢谢嫂子。”

“谢啥啊,我平时真没多少事儿干,也就是顺个手帮忙除除草掸掸灰,其他也没干啥。”李婶子摆摆手说道。

当初一家人都整整齐齐的,她事儿就多。早上得早早起来煮早饭,一家人的衣服又得留给她洗,洗完了又得打扫打扫卫生。一整天,她就像个陀螺似的忙个不停。

可如今,她是真成一个闲人了。

另一边,大娃米宝跟着丰谷出门。

丰谷不太擅长和人打交道,即便面对的是同龄人,他也有些内向。

于是这会儿他就埋头直走,出门后拐个弯,只需走两三步,就到了宋家。

大娃觉得自己已经没有小时候的记忆了,可看着这间没改变多少的房子,他脑袋中竟然出现了几个片段。

比如说看到墙角的那块巨大石头,他脑袋中就浮现出他坐在石头上,而奶奶站在一旁给他喂饭的场景。

还有房间木头门上的几道痕迹,那是姐姐用可以画的石头画出来的。

窗台子上的五个小石头,是小妹捡的。

他还隐隐约约记得小妹跑到河边捡石头,捡得满身都是水,回来后就被爹娘按着双双打了一顿。

丰谷站在一旁,有些局促不安。他想走开,可奶奶又是让他跟着他们一块儿玩。

米宝看到他有些紧张,于是笑笑问:“丰谷你十四岁是不?那比我们小一岁。”

丰谷点点头。

“你还在读书没?”

丰谷又点点头。他奶说人就得读书,只有靠读书才能走出这个村子,走出这一重重的大山。

“读多少了呢?”大娃突然问。

丰谷依旧没啥表情,僵硬站着道:“读初一。”

米宝好奇:“村里有中学吗?”

丰谷摇摇头:“没有,小学都没有。公社有小学,中学都在县城。”

他难得说出这么一大长串的话。

米宝两人点点头,心想那他从读书时可能就得寄宿,这么远的距离不可能每天走路去。

确实是,丰谷打从小学便寄宿。等去年上中学,他娘让他到她那里住时也给拒绝了,依旧是住到学校去。

米宝正引导着他说话时,宋禾和小妹也推门走了进来。

姑姑估摸着是想问李婶子逃荒路上那些事儿,还有爹娘去世前的一些事儿。

她们怕宋禾两姐妹听了伤心,干脆把两人都支了出来。

宋禾细细看了一眼这座房子。

房子没人住破败得很快,即使有李婶子勤勤打理,可房子依旧给人一种萧条的感觉。

这让宋禾想起一种说法,说是老房子也是有生命的。有人住着就有人气,没人住着便会破败得很快。

明明院子里和房间里都挺干净的,可房子就给人感觉着像是迟暮老人一般。

她脑袋中记忆最多,印象最深的还是荷花过生日的时候,一家子人坐在饭桌上对着她笑。

又是红烧肉,又是蒸鸡蛋,即使是大娃闹着想吃,奶奶都不肯让他先吃,必须得等荷花动口了其他人才能吃。

这是荷花记忆里最美好的事情。

她受一家人爱护,活得无忧无虑。

宋禾轻轻叹声气,从房间内出来,拐到房子的后方。

房子后头是菜地,菜地上已经长满野草,不过现在野草枯了,在地上积了厚厚一层。

再后头,就是一座山。

小妹也跟到了宋禾身边,看着山蠢蠢欲动,忍不住看了宋禾一眼。

宋禾无语:“去吧,这种季节山上哪还有什么东西?”

小妹自从住到县城后,就很喜欢往山上跑。可县城周围可没啥山,她就每次去公社,或者回李家村时爱往山上去。

原因是去年她跟着钱老师浅学了一点生物的内容,便开始对生物感兴趣了。

小妹嘻嘻笑,她跑过去后大娃和米宝也跟了过去。丰谷原地犹豫一会儿,想到奶奶的话,最终还是跟在他们后头。

大冷天的宋禾没跟着他们一块去,照样在房间里转悠。

等她转悠到荷花生前所住的房间时,不禁被墙角下的一个小瓶子吸引了目光。

“哎?”

宋禾突然蹲下身,脑袋中迅速回忆出这个瓶子的作用。

这个小瓶子其实就是装水的瓶子,平时荷花装水喝的。

而且这瓶子竟然还是隔壁的小兴叔烧出来的,当时他听老童生提了几次烧瓷技术,还真就给烧出来了。

主要是这个地方烧制汝瓷所需要的资源极为丰富,老童生说的各种土,恰巧红棉县附近或多或少都有。宋家庄找不到的原料,小兴叔就去其他地方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