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第3/4页)

她悄悄起身,匆忙洗漱,换了一身略显厚实的袄子,又选了一块青灰的巾子包了头,在腰上系了围裙,就顶着冷风出门。

深秋时节,白日里有暖阳不冷,但早晚无光,从汴河吹来的风又寒冷刺骨,让人忍不住战栗。

沈怜雪不想吵醒女儿,就连关门的时候都小心翼翼,待从后巷小院出来,她才长舒口气。

此时天色昏暗,银盘还挂在天际,金乌依旧沉睡,天地间并未有亮色。

沈怜雪手里执一只小巧灯笼,顺着甜水巷往外走,待来到刘二娘炙烤店后门处,才依稀听到人声。

刘二娘家上午不开张,但货船每一日都是这个时辰来送,便只能这时候卸货。

刘二娘家这会儿后门大开,刘大郎和林娘子都在核算菜品,沈怜雪没有直接进去,只站在门边敲了敲门。

林娘子听到了,回头瞧见是她,便笑着招手:“来,今日菜新鲜,因蛋订得多,多给省了一文。”

在汴河上做送货生意的棚船不知凡几,为了稳住客户,大抵都会给些便宜。

不管便宜多少,至少是个意思。

沈怜雪笑着道谢,只说:“这一文是我蹭了嫂子家的,自不好惦着脸要,便做了代订的工钱便是。”

她不要,林娘子也不推辞,直接给她把钱算好:“菜钱是二十九文,店家多给了两把青菜,你自家炒了吃。蛋是三十二文,有个背篓,你仔细别扔了,明日要还回去,一共六十六文。”

这些银钱她都记在心里,根本不用如何再计算。

沈怜雪点头,直接取了八十六个子,递给她:“炉灶还有二十文,嫂子数数。”

林娘子可不是张大娘子那般做派,她直接揣进怀里,招呼刘大郎过来搬菜。

她家的铺子本就有个不算大的带推车的炉灶,平日里用处不大,这会儿要租给沈怜雪,自是早早取出擦干净。

林娘子是个很有章法的人,她不仅把炉灶擦干净,甚至还给小推车上装了个木板,方便沈怜雪放菜码。

沈怜雪看到这干干净净,已经装好鸡蛋生菜的炉子,同林娘子道了谢,这才把背篓取下,把里面的酱料、菜籽油、油纸和锅具都放到木板上,然后把菜品放到背篓里。

“嫂子,我家去准备,锅灶就放后门。”

林娘子应了一声,看着她消瘦的背影消失在后门处,便同自家男人感叹:“有道是为母则刚,她这般性子,也知道出来营生,倒是不容易。”

刘大郎不说话,只是沉默地笑笑,一趟又一趟往后厨背肉。

沈怜雪这两日已经同巷口另一家专卖油果子的游摊说好,叫他五更来送一百个油果子,这会儿时候还没到,她便趁着这工夫回了后巷院子,在自家水缸边上洗菜。

早晨天冷,水在夜里冷了一夜,这会儿冰冷刺骨,把手放入水中,每碰一下都要哆嗦一下。

沈怜雪咬着牙,把十五斤菜仔细洗好,时辰便也差不多了。

她把生菜放到干净的竹筐里,回家用钥匙开门,轻手轻脚进去,屋里依旧静悄悄的。

沈怜雪算了算时辰,没叫女儿,她先把东西放好,取了刀来切葱花和香菜,待到切好便回去巷口码放在炉灶上。

这一来一回就忙了两趟,顶着寒风,沈怜雪再一次回了家。

她是踩着更鼓声进的屋,这一回,床上的小人儿有了动静:“娘,你去哪里了?”

沈如意艰难地从被子里钻出来,披头散发坐在床上,迷迷糊糊打了个哆嗦:“好冷。”

沈怜雪过来点起蜡烛,道:“娘去取菜了,团团,你还是在家睡吧,太早了外面冷。”

沈如意七八岁的娃儿,这会儿困得眼睛都睁不开,却特别坚持:“不行,我得跟娘一起开张!”

沈怜雪一向惯着女儿,她要往东,自己也不会往西,这会儿见她坚持,沈怜雪就忙去取了早上放在炉子上温好的水,喂她吃了两口。

“行,若是实在冷了,你再回家。”

沈如意闭着眼睛被母亲洗漱,等到穿上厚实的小袄子跟母亲出门,她才算睁开眼。

刚一出门,沈如意就打了个哆嗦。

“做生意,好难啊。”她奶声奶气说。

沈怜雪原本还有点紧张,现在见女儿可爱,心里那点紧张又去了不少,脸上也有了温柔的笑:“不难。”

对于沈怜雪来说,最难的事都过去,那时候她都能活下来,现在更不能轻易放弃。

如此想着,沈怜雪突然说:“团团非要买的那咳嗽药确实不错,才吃了一贴,晚上就不怎么咳了。”

听到沈怜雪说那药管用,沈如意就连冷都忘记了,她蹦了两下,扬着小红脸看母亲:“我就说,那药很管用的!”

她可得意着。

沈怜雪瞥她一眼:“但下回不许乱跑了,再乱跑打你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