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师出无名(第2/4页)

关起门来说话,自不会将这些内容外传。

旁边的官员反应过来,亦是道:“是下官唐突了,这些事情,原不该让大人烦心的。”

可他们不说,林水月也会知道。

同朝为官这么久,林水月什么性格,他们还能够不清楚?

刑部的大堂内很是安静,自进来后没怎么说过话的林水月,忽而伸出手敲了下桌面。

她面容平静,并未因为刚才那一番话受到什么影响,而是沉声道:“师出无名。”

她眼眸冷淡,无任何的情绪,在这寒冬里透着股冰寒。

“那便让这些事情,都变得师出有名。”

那边。

临近年节,加之燕国为藩国之事,朝中休朝十五日。

昨夜裴尘在宫中并未见到皇帝,今晨皇帝听到底下的人传来裴尘与林水月回京的消息,却也没有第一时间召见他们二人。

今日也没有什么政务需要处理,皇帝索性叫人在宫中摆起了棋盘。

也不想去叫别的什么人,就让荣忠坐下与他对弈。

荣忠坐在了皇帝对面,只堪堪坐了椅子的一个角,打量着皇帝的表情,轻声道:“林大人和裴大人倒比此前预料的回来得早些。”

“奴才听说,林大人今日一早就去了刑部。”

皇帝面色淡淡:“年关将至,也该回来了。”

荣忠见皇帝并无不喜,这才道:“皇上不打算见见二位大人吗?”

林、裴二人回来得匆忙,京中也没什么准备。

全然不像是第一次裴尘凯旋归来的模样,底下的人都以为是皇帝不知晓此事,而眼下看来,皇帝分明是清楚的。

却不知为何,并未有太过欣喜的感觉。

满朝都知晓,这二人立下了大功。燕国俯首称臣这样的事情,在株洲之战前,莫说成为事实,只怕是说出口了都会被人嘲弄为痴心妄想。

而今一切成为现实,皇帝竟没有想象中的高兴。

荣忠在皇帝身边伺候多年,而今也有些拿捏不清楚皇帝的意思。

恰逢昨日裴尘离开前,请他向皇帝通传,他今日便端着小心吐出了这番话。

皇帝睨了他一眼:“裴尘找你了?”

荣忠尴尬一笑:“裴大人昨夜听闻皇上前些日子病了,很是担心。”

说起此事,皇帝眼底带着些阴霾。

“啪。”他扔下棋子,冷笑道:“德妃养出来的好儿子。”

荣忠不敢说话。

旁人不清楚皇帝是怎么病的,他贴身伺候皇帝,却是最清楚内情的人。

原因无他。

过了年之后,七公主也有十七岁了。

而今国泰民安,外边的强敌也被击退,公主不必和亲,却也不能留在宫中太久。

……总不能都像是三公主那般。

好在年前那孟兆平之子孟怀,也就是此前的余夏,此人确有几分才华,入得工部之后,经他改造过的物件,都变得格外好用。

林水月他们离京之前,皇帝吩咐给了孟怀一件差事。

命他去修那江南的堤坝。

朝上人皆知,这是件极难的事情。

江南多雨,堤坝很是重要。

但那边主要的堤坝,年年修,年年坏。每到雨季,便要开始闹腾,让工部的官员头疼不已。

孟怀年轻,在这些方面也缺少经验,真的过去了,堤坝修不成,少不得要受责罚。

没想到孟怀毫不犹豫地应了,且还做得极好。

之后江南发水,堤坝未坏,他得了提拔,一跃成为了工部郎中。

新起之秀,受人瞩目。

庆功宴上却忽然上书,想尚公主。

所提之人,便是那位三公主了。

晋朝律法规定,尚公主者不得入仕。

孟怀若真的成了驸马爷,这新起之秀瞬间就不能用了。

皇帝发了好大的火,甚至还想处置三公主,说三公主尚在闺阁之中,就胆敢同人私相授受。

这么一顶高帽子扣下来,三公主险些扛不住要以死明志了。

可孟怀是孟兆平之子,孟兆平承受了那般大的冤屈。

皇帝再如何也不能将孟怀给处置了,思来想去,问了三公主心愿,三公主咬死了要嫁孟怀,于是皇帝大手一挥,直接将褫夺了三公主封号,将其贬为郡主。

此事是绝无仅有的,在本朝也就这么一次。

但认真说来,也是皇帝开恩了。

此后三公主以郡主之名备嫁,而孟怀娶了郡主,也可继续留在工部。

是件两全其美的好事。

底下都在传这件美事,唯独皇帝被三公主气了个够呛。

也因三公主这个前车之鉴,想着早些为七公主定下婚事。

只这满朝的青年才俊,不少都是未来的梁栋,轻易不愿尚了公主。

皇帝左思右想,最后看上了那永昌伯府的梁少卿。

此事一出,庆王按耐不住,直接进宫让皇帝收回成命。

皇帝满心不悦,一个两个的都拿他的旨意当成是笑话一般,不想要就打算抗旨不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