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2页)

淮河水患,北魏受灾情况比南梁严重得多,而且南梁自从萧衍夺位登基为皇帝后,几次被北魏大军战败,恨魏国切齿,这位整天诵读佛经不离口的南朝天子,竟然听从谋士的意见,准备借助南梁地势比北魏高的便利,倒灌北魏的五百里淮南之地。

早在宣武帝景明三年(公元502年)的夏天,梁帝萧衍就曾堵塞东关,想令巢湖水倒灌淮南的几个戍城,并乘机侵入北魏。

宣武帝元恪急发六州兵马,加上寿阳城屯兵,五万大军,直攻入梁三百里,兵临淮陵、阜陵城下,这才解了危难。

三年前,延昌二年(公元513年),淮河发了罕见的大水,淹没了离岸百里的北魏寿阳城。

城里的百姓纷纷逃难,寿阳镇帅只能划船视察灾情,良田、民宅全被淹没,秋来颗粒无收,闹了很久的瘟疫。

这样深重的灾难,竟被梁帝萧衍视为机遇。

他接受了一个北魏降将献的计谋,大发淮、扬(按:北魏和南梁都有扬州、徐州、冀州等名称相同的地方郡县编制)二州兵民,沿着淮河南岸修了一道高高的堤坝。

这次筑淮堰,动用了二十万人工,太子亲自监工,是南梁建国以来最大的水工。但究其目的,既不为了利民,也不为了攻地,只为了倒灌寿阳,将淮北变成一个汪洋大泽!

淮堰修了三年,只修南岸,不修北岸。

为了巩固淮堰,梁帝竟命人冶炼了数千万斤的铁,沉于北岸。

这样,淮堰便成为了淮水南流的屏障,一旦再泛洪水,淮水只会向寿阳泄注,而不会在南梁造成水灾。

死了十几万军民,成就了这样一段淮堰——胡容筝不相信,能做出这种事情的皇帝,竟然会日日诵读佛经、并曾四次舍身入寺为僧!

眼看就要到夏天了,水灾泛滥的季节,胡容筝无法预料那混合着几千万斤冶铁的淮河南堰,会给自己的治下造成多大的祸患。

眼望着黑沉沉的西海池水,她不由得站起身叹道:“白花,我北朝多年国泰民安,百姓虽不富庶,却比南朝多一份平安。只有寿阳地方,频年水灾,不得安宁。若能攻破南朝的淮堰,边陲安靖,我才能好好治理国内……我多么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看见大魏出现‘文景之治’般的盛世!”

她语气里深重的忧虑,令杨白花陡然眼睛发亮,他霍地站了起来,问道:“太妃,要怎样才能破了南朝的淮堰?”

胡容筝静静地看着他,道:“我已经准备起复你的父亲杨大眼,让他领兵攻破淮堰周围的荆山、浮山等关,掘开淮堰,为此,我已经征了四路兵马,但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军中的名将,大多垂垂老矣……”

“让我去!”杨白花雀跃着,他年轻的脸上绽开了清浅而动人的笑容。

深深为之迷惑的胡容筝扭开了眼睛,点头道:“好,我明日便特赠你为荆山太守,在你父亲的帐下为将。”

“明天就走吗?”杨白花吃惊了。

“明天下午我会去城外阅兵。”胡容筝的侧脸在黯淡的夜色里显得很模糊,“白花,我会静待你立功的消息。我希望,几个月后,我可以在太极殿上亲手为你加爵……”

内侍们站得离“鱼戏亭”很远,几只墨黑的水鸟从亭外飞掠了过去,杨白花缓缓地在她面前跪了下来,很突然的,他将自己的脸埋在了她绣花提绫长裙的裙角。

四周是那样阒静、深沉而黑暗,杨白花没有看见的是,两行清泪沿着胡容筝的眼角缓缓流下,她的唇边却绽出了一丝既痛苦又温柔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