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奋斗》,思想表达上的突破(第5/5页)

“更深刻的思想,必然会更刺痛,也需要更强的接受能力。”

“作为一个表达者,裴总其实非常重视表达的‘度’。好的表达方式,决定着受众的感受是‘说教’还是‘有哲理’。”

“就像《回头是岸》,裴总通过打破次元壁的方式,让玩家的心态与游戏中角色的选择结合在一起,再通过游戏的难度和种种细节,让这种联系牢不可破。这样一来,玩家们对游戏中的世界感同身受,才会接受裴总要表达的思想。”

“而裴总的游戏越劝退,就越是说明了里面所表达的思想藏得足够深。”

“裴总的每一部作品,其实都是在培养玩家!”

“也许裴总在一开始就做出《奋斗》,那么玩家们肯定会不接受、不理解。但是现在,裴总已经用很多部游戏做了铺垫,玩家们的接受程度都已经很高了,再拿出《奋斗》,成功率就会大大提升!”

“而这也恰恰证明了裴总并不是莽夫,在表达方面并不是一股脑地硬塞给玩家,而是会考虑玩家的接受程度。如果玩家的接受程度不够,那就先培养,等玩家们的接受程度达到之后,再去表达更多的内容。”

胡显斌听得频频点头,又问道:“那,李姐,裴总在《奋斗》中到底想表达什么呢?阶级固化?马太效应?剥削?社会的不合理?还是,仅仅是在描述一种现象?”

李雅达摇了摇头:“这个,我不知道。”

“即使是包哥,也没办法在玩过游戏之后立刻读懂裴总的想法。”

“裴总的游戏,更像是一场大型的社会实验,只有足够多的玩家参与进来,每个不同的玩家对它进行讨论甚至争吵,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同观点之间相互交流碰撞,才能最终得出一个答案。”

“所以,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