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第3/3页)

“不可。”

“为何?”戚之礼不明白,“水浑了,正好摸鱼!”

镇国公自听了消息便觉不对劲,当下直接道,“这遇袭实在太奇怪,若是晚几日,同我的计划重合一起,我倒是乐意。可眼下,山东全面封境,消息和人手调配全然变了,我只怕其中有诈!”

他问襄王,“王爷如何说?”

襄王点了点头,“是这个道理。”

他略略思索了一番,突然提出了一个猜测。

“会否是太子的手笔?”

戚之礼挑眉,“太子让人袭了自己的车驾么?”

他说着,还真就想到了这个可能,“那他想做什么?趁机集中兵力?”

“这倒是好机会,山东各地增兵护卫太子南巡车驾,兵力确实不少。”镇国公看向襄王,“王爷也是如此想?”

襄王并未确定,“咱们这位太子同先太子确实不同,摸不清脾性,也猜不透他的想法。那次我三人被人听壁,应该就是太子的人,不过镇国公的二婿却说太子还有意来襄阳。实在是琢磨不透。”

襄王犯了愁,最近的事情越发变得不受控制了。

他思量了一番。

“咱们暂且按兵不动,以防有诈,静观其变吧!”

三人又猜了几句关于太子赵凛的行径,都没有什么头绪。

三人各自歇了,第二日下晌,突然就有了消息——

太子以南巡车驾遇袭为由,上折子请兵护驾,要从临近山东的直隶和河南调兵。

太子本就因着南巡有不少人手,接驾的山东和即将接驾的南直隶兵强马壮,如今犹嫌不够,还要从直隶和河南调兵。

一旦调兵成功,襄王那点兵马完全不足为惧!

戚之礼深觉不妙,镇国公也道不好。

“在外有兵,山东境内又各处调兵管制,便是流寇也不易动弹了!”

这样的话,不禁襄王的兵马受到威胁,他们打算的十几支神火.枪,也很难从海上运过来了。

襄王攥了拳,“这位太子果然不简单!”

戚之礼惆怅,“那咱们该如何以应对?总不能就这般被他扼住了脖颈!”

“不至于!”襄王虽然这样说,可是脸色全然不见和缓。

“让本王好生想想!”

*

徐州。

赵凛神清气爽。

他早间同杨柏泉一起吃了早饭,说起上折子调兵一事,杨柏泉连道好。

“太子爷手里有了兵马,襄王有动作也不必怕了。只是不晓得皇上会调多少兵给太子爷。”

赵凛说不会太多,“襄王一日不挑明,朝廷的兵就不对大动,以父皇的不变应万变之心,有两万人就不错了。”

皇上在政事上面,偏为保守,杨柏泉也以为如此。

“不管怎样,有兵在手便是好的。太子爷这番‘遇袭’,可真是恰到好处。”

赵凛轻笑一声。

杨柏泉瞧着他眉目舒展,想到他接替东宫之位这三年的不易,感叹。

“襄王叛乱若能被殿下消除,殿下名声大振,日后也不会总有人时时疑虑、处处挑刺了!”

先太子入主东宫多年,一朝病逝换了赵凛,疑虑之人当然不会少。

赵凛不以为意,“孤才封太子三年,日后有的是机会让他们晓得孤是什么人。”

两人又商议了几句调兵之事,杨柏泉去寻徐州卫的指挥使说话,告辞赵凛出了门去。

却在院中发现了程玉酌。

消失三天的太子一行,回来的时候,怎么多了个女人?

杨柏泉心下一咯登,叫了程玉酌。

“你是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