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第3/7页)

君臣两方都很惴惴不安。

幼帝的提议太具有诱惑力了。

幼帝赌的是谢青鹤无法拒绝权倾朝野的诱惑,朝臣赌的则是谢青鹤可能不想彻底分裂韩家。

然而,双方都没有把握。

令使抵达伏府时,谢青鹤正在家里做肉脯。

这日大朝会,他不必进宫为皇帝授课,闲着没什么事做。

伏传去西乡快两个月了,写信来撒娇,说想大师兄了,想这想那,还怀念从前有云朝送包裹。

谢青鹤一边看信一边笑,昨儿命人把猪杀了,今日就开始做肉脯,做好了叫大郎快马加鞭送去。宫中来圣旨的时候,谢青鹤正好腌上肉片,放在笼上脱水熏蒸。

正忙碌的谢青鹤挥挥手,只说了两个字:“不去。”

他让下人送客。

令使也不敢多嘴,匆匆忙忙回宫缴令,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复述了谢青鹤的拒绝。

不去。

就两个字,不去。

正常人想要拒绝朝廷的征召,也要说点场面话,比如我年纪大,我身体不好,我才学不足,我德行还够不上圣人的标准……不得已有负朝廷所望,有负皇帝与诸位大臣所托,这官儿我就不当了。

就算本人态度不好,门下多半也养着幕僚清客,会帮忙润色词句,保管体面。

谢青鹤态度不好。

他也没有幕僚清客,帮他把硬邦邦的拒绝翻译成体面的好话。

所以,令使只带回来这两个字。

满朝寂静。

幼帝掩不住眼中的震惊与失望,朝臣则尽力掩住自己眼中的雀跃。

幼帝不明白。

这世上怎么会有苏子这样的人?

他那么费尽心机地,给了苏子一个权倾天下的机会,苏子都不肯答应么?

三请三让的事,难道还得发生在丞相身上?——如果只是惺惺作态,也该上朝来推辞,幼帝绝对可以给他当朝来一场皇帝亲自封侯拜相的好戏。来都不肯来,就是真拒绝了,没留一点演戏的余地。

不等散朝,得到消息的韩珠文就匆匆赶到伏府,向谢青鹤拜谢。

谢青鹤还在烤肉脯,给他捎了两块:“没空招待你,这俩给你尝尝,回去吧。”

韩珠文拿着两块半成品肉脯,哭笑不得地出门。

……有大先生在,京城的天也塌不下来吧?

四日之后,西乡传来韩漱石被雷劈死的消息。

知道寒江剑派有个祖传的宝贝,可以天罚劈人这消息的人,毕竟是极少数。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被雷劈的就是十恶不赦之人,平素作恶多端,连老天爷都看不惯了,一个雷把他收了去。

谢青鹤知道韩漱石之死是伏传的手笔,阿奇古和邓太后也知道,连大郎二郎都知道。

韩家没几个人知道,纵然隐隐猜到一点,也没有人敢声张。

——毕竟是韩漱石炸死了韩琳,连带着杀死了那么多府卫,这笔血案使人耿耿不能忘怀。

乡野之中流传起韩漱石作恶多端被老天劈死的小段子。

没有人提韩琳逼韩漱石下野之事,毕竟韩漱石曾经逼宫杀死先帝,是不臣之人,韩琳扶持幼帝、逼迫自己亲爹下野,被视为大义灭亲,又将韩漱石软禁不杀,被夸赞为忠孝两全。反正如今把持京城的是韩珠文,吹捧亲爹就是韩珠文自己的晋身之本,那就没谱狂吹。

反倒是韩漱石不念幼帝活命之恩,不老老实实颐养天年,反而祸乱京城,杀死长子长媳并那么多无辜的府卫奴婢,在流言里被骂得极其难听。虎毒不食子,粱安侯连畜生都不如啊!

杀死韩珲的阆家也开始编段子,把韩珲之死也栽赃到韩漱石头上。

反正浑水摸鱼趁机甩锅,能甩掉就赚,甩不掉也无所谓,编段子又不费钱。

于是,韩漱石在被雷劈死之后,成了专门跟儿子过不去的杀子狂魔,小道消息传得荒腔走板,说粱安侯家里养了好多妾室,专门给他生儿子,因为他每天都要杀一个儿子……愚夫愚妇就喜欢听荒唐无稽的故事,越不可能的谣言越是传得有板有眼。

伏传如愿让老天爷给自己背了锅,接下来的事情就很简单了。

韩漱石死后,他挑了个半夜溜进西乡镇,把韩珠从床上背出来,挂在城墙上。

伏传问他:“乖不乖?”

乖,就放在城墙内。

不乖,就放在城墙外。

西乡据有天险,城墙就有六丈高,城墙底下还有六十丈高的悬崖。

韩珠很想硬气一点,可是,墙外那么高,掉下去多硬的骨头也得变成肉泥啊!亲爹刚被雷劈死的韩珠哆嗦了一会儿,只能委委屈屈地答应:“乖。”

伏传把他放在女墙之下,安慰他:“待回去了,我让珠文改个名字。”

韩珠刚要点头,很识时务地说:“我改也行。”

所以你为了名字就要投降亲爹背叛亲哥完全就是个借口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