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待到山花烂漫时(第2/5页)

那是中土赫赫有名的大宗,落座于传说中的冥国旧址,对于驱魂控灵一术造诣极高。传说他们还掌管有一份冥君散落的权柄,而每个正式的弟子,都可以享有一部分,作为辅助修道的红利。

但是两年过去了,宁小龄却迟迟没有出发。

今天恰是师兄离去的第二年。他依旧没有回来。

宁小龄来到了他的房间里,将本就没有灰尘的房间又打扫了一遍,只是无论打扫得再干净,那些案上的书卷依旧被岁月侵蚀着泛黄。

淅淅沥沥的雨声里,宁小龄收拾好了屋子。

她蹲下身,从案台最下方的格子里翻出了一封红色的信。

那是宁长久与赵襄儿的婚书。

宁小龄如常地打开读了一遍,神色柔和。

如果师兄与赵姐姐在一起,那样的场景一定会很有趣吧……

她出神了许久才将信放回了案下,回到自己的房间后,她取过那个瓷瓶,轻轻敲了敲。

瓷瓶中,韩小素的影子飘出:“小龄姐姐,怎么了?”

宁小龄道:“你的魂魄已恢复得差不多了,我送你回去吧,一路上,我顺便给你讲讲当年临河城发生的故事。”

韩小素显得有些惶恐:“这里就是我的家呀。”

宁小龄轻轻笑了笑:“有我在,当然不会赶你离开,可我要走了啊。”

“小龄姐姐要去哪里?”韩小素一惊,立刻想到了那些传言:“姐姐要去中土了吗?”

宁小龄点了点头,道:“嗯,我要去找我师兄。”

韩小素疑惑道:“嗯?宁公子不是在南荒么……”

宁小龄轻声道:“书上寻人便有上穷碧落下黄泉的说法,碧落太高太远,我成不了仙去不得。但黄泉或许可以去试试。”

韩小素与她朝夕相处,自然也明白她的心意——哪怕宁长久已死,她也要把他从冥国捞回来。

韩小素轻声叹息,道:“古灵宗虽是大宗,但幽冥之途绝非通天大道,姐姐如今已在剑道上大放光明,何必如此呢?”

宁小龄的声音平静而又坚定:“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

宁小龄素衣白裙,乘着剑舟来到了临河城,临河城的细雨里,韩小素依依不舍地淌入了河水里。

穿成而过的河水照不出她的影。

“这里好冷啊。”韩小素抱着自己的双肩。

宁小龄柔声道:“这座城也很冷,那一次之后,很多好不容易幸存下来的人也搬走了,如今城中剩下的,多是走不脱的鳏寡老人,以后你会在这里立下祀堂,从河灵慢慢成为河神,成为他们的香火所托。所以什么都可以冷,唯独你的心不可以,知道了吗?”

少女的话语像是训诫,却柔若春风,韩小素半身浸泡在水里,抱着身子轻轻点了点头。

宁小龄揉了揉她的脑袋,与她作别。

韩小素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尽头,在不舍地摇晃着鬼魅般的身子,游鱼般沉入这条熟悉而陌生的河底。

一年多前,赵襄儿黑衣单剑杀瑨王,于宫中观火,于殿外赏花,引来劫雷无数,一步踏入紫庭。

这已是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了。

无论这个故事里,他们将瑨国挣扎的过程写得再如何激烈铿锵,故事的结局也已人尽皆知。

那一场刺杀非但严重损伤了瑨国的士气,也令得原本想坐收渔翁之利的荣国胆战心惊,荣国的国主亦是个老人,他甚至已将自己的儿子熬死,将大孙子熬得兵变,这等不愿交出手中权势的老人最为怕死。

瑨国的刺杀之后,他连忙命人修书赵国,表示愿意让出当年所有侵占的土地,并愿意一同出兵,帮其吞没瑨国。

赵襄儿接受了那些归还的领土,只是不知为何,偏偏独留一座城没有要,那座城居于那些领土的最中央,名为白城。这座白城里,依旧突兀地插着荣国的旗帜。

而之后赵国与瑨国的战争也越来越顺遂,从最初的胶着到后面的一边倒,甚至有瑨国的名将直接带兵来降。

原本要打许多年的仗,在短短的一年里便清晰地分出了胜负。

所有人都觉得瑨国要完了,但赵襄儿在夺回了所有的领土之后,却没有继续发兵覆灭瑨国,反而允许两国进行一些商业上的合作。

这些年,宁小龄与赵襄儿偶尔会见面,一起在宫中饮酒看花,碎语心事。

今日宁小龄离开临河城后也去见了赵襄儿。

赵襄儿这些日子并未上朝,始终幽居深宫之中。

她未着龙袍,穿着单薄的春衣,衣衫上刺绣精致清雅,合着她愈发傲人的身段,缓行庭院之间时便可压倒满院春华,更有彩蝶绕身轻啄,仿佛她春衣上的刺绣是人间第一的芳香。

细雨潺潺,春暮残红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