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第3/5页)

周围的人,都和姜家沾亲带故,故都纷纷点头,向冷宁芳这边来下软功夫。

这个说,「你婆婆是为你好。」

那个劝,「这年头,到处的兵祸,光打仗就死了不少男人,遍地是年轻寡妇。如今连未出阁的大姑娘都不好找人家,何况寡妇?要再嫁,自然是原来的夫家好。」

姜老太太也说,「你听听,这些人你都是认识的,都是老实巴交的好人,他们总不会诓你。谁又说一个不字?」

偏偏就这时候,有人很清朗响亮地说了一句,「这很不好。」

众人诧异,把脸转到这边,就看见宣怀风走上来,站到姜老太太面前,很认真地说,「老太太,这样不好。」

姜老太太知道自己媳妇柔善心软,很可以趁机把事办成,是以故意要在这宴席上宣布出来,制造一个木已成舟的局面。

她猜想着,若说有人捣乱,大概只会是那位白十三少了。不过,她也准备了应付的方法。

不料现在白十三少还站在后面,这位眉清目秀的宣副官倒是先站出来了,让她满心惊愕。

姜老太太眉心深蹙,脸上的皱纹更显得深了几分,打量着宣怀风说,「宣副官,这是我们姜家的家务,不干你的事。」

周围几个长者也起哄道,「是呀,这是姜家人的事,你是哪门亲戚,要出来说不好?」

宣怀风这人,不与人争时,固然矜持恬静,可一旦被激起义愤,就会显出格外的热血来,现在被一群不乐于于他的陌生人包围着,没有一丝不安,镇定的摇头道,「我并不是姜家的亲戚。」

众人更说,「既不是亲戚,别人家里事,你瞎说什么?」

宣怀风不理会众人,只向姜老太太问,「老太太,你说我对你们姜家堡,有救命的恩情。给我做了一个长生牌位,放在你家的祠堂里,有这回事吗?」

姜老太太还未开口,吴妈呼天抢地地喊起来,「你这个人!是要借着恩情挟持我们吗?」

宣怀风说,「借着恩情挟持人,这种事,我做不出。不过我们既然有这样的一番来往,那我过问一下姜家的事,也并不算过分。老太太,你说是不是?」

前几日在门楼上那惊险的一战,姜老太太记忆犹新。而且后来晚宴,又当着众人的面,扎扎实实说了一番感恩之言。

如今要她骤然把脸皮和宣怀风扯掉,一时也做不出来。

姜老太太沉吟了一会,对宣怀风说,「你是姜家的恩人,既然是你来过问,我就给你一个解释。这转房的规矩,也并不是我自己创下,这里的亲戚可以作证,别人家也常有这样行事。俗话说,入乡随俗,你虽对我家有恩,也不该强迫我们违了风俗。」

众人纷纷点头。

一人说,「一个外人懂什么?这转房的风俗,是为着后代的传承。哥哥死了,寡嫂要是带着孩子嫁到别家,孩子岂不是要跟了别个的姓。首先这第一桩好处,就是不让自家骨血散落到外头去。」

宣怀风说,「据我所知道的,少奶奶并没有生养。既然没有姜家的骨血,也就谈不到散落。」

另一人嚷道,「好糊涂小子!你知道一个寡妇,生计有多难吗?她嫁给小叔子,有吃有穿,守着偌大家业,哪里不好了?」

宣怀风说,「她再没有旁人来帮,也有一个姓白的表弟。有他在,总不至于让自己表姐吃不饱饭。这生计问题,也是无稽之谈。」

吴妈气得脸都涨红了,冲到前头,指着宣怀风说,「你!你是存心捣乱的!今天是什么日子?今天我的大少爷才下到土里去,你就来欺负他的守寡的老娘!大少爷病成那样,你们有药,不肯拿来救。如今二少爷病得厉害,指望着少奶奶逢凶化吉,你又出来阻拦。你是要绝了姜家吗?你!你的心是铁做的!」

宣怀风说,「这是一句实在话。也别说什么风俗,什么转房?你们其实是要拿这可怜的女子,给一个快病死的小孩子冲喜罢了。」

姜老太太颤巍巍地嘶声说,「冲喜怎么了?她已经做了寡妇,又不是黄花闺女,总不会误她终生。明媒正娶过来,若二儿好了,她还是姜家少奶奶,吃着好酒菜,掌着好家财。哪里亏待了她?」

宣怀风目光一沉,义正辞严的说,「老太太,我敬你是个长辈,原不想说出不好听的话来。但你这样强词夺理,我也顾不得了。你那位二公子,生下来就是个缺陷严重的人。就算他没有生大病,找一个普通女子来做他妻子,为他奉献一辈子,那也是很糟蹋人的事。何况他现在生着大病,恐怕性命未必能保得住。冷小姐刚刚死了丈夫,正是很脆弱的时候,你逼着冷小姐给这痴呆的小叔子冲喜,那是真真作孽!」

姜老太太在这片地方上,向来是受人敬重的,现在当着所有人的面,被个年轻后生这样痛斥一番,气得胸膛里怦怦乱撞,眼皮打颤地往上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