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第2/5页)

前院摆席处,人声嗡嗡地响着,因此白雪岚和宣怀风这几句窃窃私语,并不曾引起人注意,而他们彼此间得到的微小乐趣,更无人察觉。

姜老太太当然是是亡者「余悲」的亲人里的一员,但她活了几十年,也知道要别人和自己一样悲伤,那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她忍着悲痛,仍是很庄重的主持大局,要冷宁芳监督下人上菜上肉,叮嘱说,「亲戚朋友们辛辛苦苦为大儿送了最后一程,这一顿送行饭是万万不能含糊的。别怕酒不够。前几日吴妈到镇上给你外公打电话,徐头儿护送她,顺道在镇上买了十坛烧刀子回来。你叫人都拿上来,让大伙儿喝得尽兴才好。」

冷宁芳答应了,叫下人把酒坛子都抱出来,分给各席。

酒席吃了一大半,众人都很是满意。

这时,姜老太太叫给大家酒杯里满上,又让小丫环给自己也端一杯酒来。

众人见如此,都知道是该到主人家敬酒说话的时候了,因此老太太把酒杯端起来时,便都停下,不再聊天。

场上为之一静。

姜老太太把酒杯往上虚举了一举,沙哑着嗓子说,「今天辛苦大伙儿,老婆子在这多谢了。」

众人忙举杯应了,七嘴八舌地说不辛苦。

姜老太太饮了一杯,又叫人给自己斟上,叹着气说,「我家里的情形,不必我说,各位亲戚朋友是知道的。大儿这一去,是要了我半条老命。要不是可怜我那二儿没人照顾,我也就索性一根绳子,把自己了结了。」

许多人便劝慰起来,要她不要伤心,保重身体。

姜老太太心里是有定见的,此刻说这些话,并不为听几句安慰之语,继续往下说,「老天爷不开眼,把我大儿要走了,但也不能说它没给老婆子留一点好。好歹它给了我一个好媳妇。我这个媳妇,自到了我家里,对我这个婆婆是很恭顺的,没让我操过一天心。我心里明白,这是老天爷看老婆子命苦,给我留一点念想。我要是还不惜福,还不对这媳妇好,那雷也要劈我了。媳妇,今天是个大日子,你也该喝一杯。」

最后那一句,她是对着在席间照应的冷宁芳说的。

冷宁芳带着小丫头忙里往外,不防婆婆忽然把话朝着自己说,而且如此的温柔慈爱,一时怔怔地站着。

姜老太太转头,对站在身后的吴妈说,「去,给你少奶奶送一杯酒去。」

吴妈一手带大姜大少爷,自以为在姜家堡里是很有身份的老人,以往在冷宁芳面前是颇骄傲的,这时听了老太太吩咐,却是低眉顺眼地回了一个是字,恭恭敬敬地双手捧了一杯酒给冷宁芳。

姜老太太对冷宁芳说,「今天要你留在家里,不叫你去送大儿,我知道你满心里不愿意。其实,我也没有别的意思,一是怕你亲眼看他掩了土,又要太伤心,会伤了身子,二来,也不想你身上再沾死人的晦气。孩子,这都是为你好,你别埋怨我。」

冷宁芳端着那杯酒,放又不便放,饮更是不能随便饮的,只柔顺地说,「我绝不敢埋怨婆婆的。」

姜老太太把头点了点,说,「我知道你是最知礼,最知道孝敬公婆的,所以我舍不得你受苦。上一次你答应了我,以后的事情,按照我们这里的规矩来办。一应布置,我都帮你准备了。今天倒是个机会,我们就宣布出来。」

冷宁芳疑惑顿生,问道,「婆婆要宣布什么?」

姜老太太慈爱地看着她,微笑道,「我这样疼爱你,难道还要让你过那守寡的苦日子吗?我想吧,现在二儿病得厉害,是不顾上再论什么排场吉日了,趁着大伙儿都在,也省了再下一次帖子摆酒。好孩子,你明晚就转房罢。」

冷宁芳浑身大震,两手一松。

酒杯跌在地上,哐地一声跌得粉碎。

她脸色煞白,肩膀颤得厉害,就像个白色的纸人在寒风中吹得发抖似的。

两只眼睛不敢置信地看着自己的婆婆。

宣怀风和白雪岚坐的一席,恰好是离冷宁芳最远的位置,见冷宁芳跌了酒杯,恍恍惚惚地似随时会跌倒,忙双双站起来,要赶去搀扶。

然而冷宁芳身边的一个丫环已把她扶了,在旁边一张椅子上坐下。

宣白二人见此,也就停下脚步。

宣怀风不解地低声问,「转房是什么意思?你姐姐怎么忽然成了那模样?」

白雪岚冷笑道,「是地方一个风俗,叫寡妇转房。哥哥死了,弟弟娶寡嫂,就叫转房。」

宣怀风一愣,愤怒起来,「岂有此理!」

那边,冷宁芳面无血色地坐着,丫环和亲戚们在旁劝慰,她只是不做声,泥塑木偶一般。

姜老太太见了,亲自走到她身边,温和地说,「孩子,你前头答应了我的,难道现在又要反悔?我对你,可是一心一意的。你看这偌大的姜家堡,上上下下,以后只听你的主意。你是死了丈夫的人,不留在这里,又要到哪里去?就算你再嫁到别处,能像在这里一样得敬重,做当家主母吗?孩子,你可不要犯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