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第2/2页)

秋棠让他帮忙推荐几家信得过的同行厂家,他介绍了几家私营企业给秋棠。秋棠问他:“既然厂子没有前途,那你以后怎么打算的呢?”他回答说:“已有私营企业私下来找过我,不过对于私营企业我心里还是有点不托底,大锅饭吃惯了,迈出这一步也不容易,暂时走一步算一步吧。”

两个人又聊了聊同学的近况,说起各自的家庭情况,张俊远说他老婆两年前得病去世了,他的儿子今年参加高考,现在一切都以孩子的高考为中心。他听说秋棠的女儿在哈佛读书,羡慕得不得了,希望自己儿子以后也有机会到美国深造。

秋棠没跟他提自己离婚的事情,她甚至都没有跟自己父亲和哥哥提起过,怕他们担心,更深层的原因是她在心底觉得这件事太丢人了。

第二天秋棠依然按计划在厂里将整个生产流程观察了一遍,她仔细察看原材料标签,等级是达标的,但是里面的东西是否合格就不得而知了。因为张俊远的忠告,秋棠没有去深究原材料的精度,只是再次将样品快递回公司进行检验。跟工厂说明白,如果这次样品合格了马上就签合同。

离开这个厂之后她又赶到张俊远介绍的那几家私营企业去考察,分别定制了样品。

回到美国之后,对比几家厂子的样品,张俊远他们厂的依然不过关,而私营小厂的产品也有些问题,经过秋棠的沟通,终于有两家工厂拿出了合格的产品。

哥哥秋叶看她频繁往返国内为公司采购原材料,跟她商议说:“秋棠,我和你嫂子都在我们厂里干了一辈子了,现在工厂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已经开不出饷了,看样子过不了多久就得被兼并或者倒闭。上次我跟你一起去考察的那个生化公司,看他们的工艺设备都不算复杂。我和你嫂子都是搞化工的,不算隔行太远,你既然要长期进货,我们可以在这里成立一个公司,专门给你供货,咱们俩一个负责生产,一个负责销售,各占公司百分之五十股份,你说怎么样?”

秋棠听了眼前一亮,她觉得哥哥这个提议挺好。她一直听哥哥念叨国营企业的惨状,可惜爱莫能助。如今总算可以帮哥嫂一个忙。自己知道美国方面的进货要求,在质量上给予把关,先在公司需要的产品中找最简单的来操作,保险系数还是挺大的。

于是他们就分头行动了起来。哥嫂还有老父亲都倾力拿出积蓄来办公司,秋棠自己用房子抵押贷出了二十万美金汇给了哥哥。

秋叶夫妇俩着手寻找厂房设备,招聘人员。

秋棠想到了张俊远,他现在做的工作和哥哥公司业务正对口,马上给他打电话请他来哥哥的厂子里担任生产总监。张俊远很感兴趣,和秋叶见了面,彼此都很谈得来,秋叶给他的待遇很高。他看到秋棠兄妹人都很好,工厂订单稳定,前途有保障,下决心加盟进来。有了张俊远这个内行相助,工厂的筹备非常顺利。当时许多国营企业都已倒闭,他们以很便宜的价格租来了厂房,买来了旧设备,招聘来了国营企业下岗的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很快就进入了试生产的阶段。

秋棠把业余时间完全投入到这件事上,这期间她每隔一段时间就往国内跑,和不同的厂家见面,订合同,同时也到自己家公司去指导。

陆续地,她又为公司从中国开发出了几种原料的采购途径,哥哥的公司也已经生产出了一种合格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