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第3/4页)

那伙计没见过原版外文书,见状好奇地低头看了一眼——

“姑娘,您读的这是什么啊!”伙计苦着脸,“小的也在夜校学英文,怎么一个字看不懂啊!”

几个月英文白学了!莫不是骗钱的?

林玉婵忙道:“是法文。”

如今欧洲大陆的通行语言是法语。只因大清的国门是英国轰开的,日不落帝国又到处设殖民地,这才导致如今在中国的洋商买办,普遍通用英语。

但洋人之间——尤其是非英国籍的西方人,为了装逼,很多时候都互相说法语。许多文件条约也都以法文版为准。看不懂很吃亏。

林玉婵觉得,多个语言多条路。现在没有wifi手机,等待的功夫闲着也是闲着,能学多少学多少。

不过找遍大清国,如今并没有像样的法文教材,更别提语言培训班。

维克多倒是毛遂自荐做她的家教,她哪敢答应。

灵机一动,管郎怀仁主教借了本流行畅销书《基督山伯爵》。

又管康普顿小姐借了套英文版。英法对照,再印证以前读过的中文版剧情,自己琢磨破译。

当然进度很慢,只能“唯学者自揣摩之”。

不过,至少比洋泾浜顺口溜要靠谱。

她玩着英法连连看,不觉时光飞逝。

猛地发现光线被挡住,一抬头,郑观应叼着个话梅,若有所思地看着她手里的课本。

林玉婵收了课本,笑着站起来打招呼。

“郑老板!棉花样品带来了,都符合标准。仓库里还有一百二十担,大多来自宁波棉田。你答应过的,宝顺洋行可以闭眼收。”

在宝顺洋行里,郑观应只是个见习小买办;但在他私下里开的商号中,他自然是大老板。

当然不能直接去宝顺洋行找他,否则就暴露了两人在棉花田交流过的事实,进而暴露他私开的祥升号。林玉婵觉得自己可贴心了。

郑观应对这死缠烂打的小姑娘虽然有点烦,但却珍惜自己名声。说出的话,不会赖。

他飞快地瞥一眼她的鼻子。今天倒是不红了,可算有点正常姑娘样。

端端正正一个大姑娘,不在家里跟女伴扑蝶弄花,跑出来凑什么大宗商品的热闹。

郑观应微微冷笑,瞥了一眼她脚下的布包,给伙计使个眼色。

伙计很机灵,立刻开包上柜,熟练地端出盒子、夹子、天平等物。

雪白的原棉溢出封口。林玉婵自豪地介绍:“都是请土山湾孤儿院的孩子做的轧花,他们可认真了,虽然做得慢……”

郑观应压根没听。使眼色,让伙计捧来另一包样品棉花。

是他祥升号自己收的,已经内定会输送给宝顺洋行,属于一等合格品。

(当然是他自己经手鉴定的。这可不能让宝顺的洋人老板知道)

博雅公司的原棉,和祥升号的原棉,并排放在一起。同样的雪白丰满,条分缕析中,纤维顺而坚韧。

在专业人士眼里,那一缕缕棉花,已经化为一卷卷雪白的纱线,在嘈杂的机器声中,织成一匹匹坚韧而洁净的棉布,销往世界各地。

郑观应指指两者,眼神问伙计:哪个好?

伙计自然向着老板,煞有介事、上下左右瞧了好一阵,笑道:“好像还是咱们的好些。”

郑观应眼中现出嘲讽的笑意,吐出个话梅核,指指店铺大门。

什么比较质量,本来就是敷衍一下这个不自量力的小姑娘。她不管拿来什么神仙棉花,他只要摇头说不好,再把她臊出去就行。

林玉婵压根不气馁。大佬给她出难题而已。

放在过去,更大的大佬,更难的难题,她不是也解出来过?

她不慌不忙地指着布袋上贴的一张手写厚纸:“这是质检证书。色泽、纤维长度、纤维强度、含水量、含杂量……哦,还有产地和净重,都写得清清楚楚。检验方法都印在这个小册子里。郑老板不介意的话,让我来测测你们的?”

她的布包里另有一套家伙:天平、卡尺、握力计……一样样拿出来。

最后抽出来一册薄薄的小本子,封面上印着《原棉质量鉴定手册》,博雅商贸有限公司编纂。封底写了个大大的“赠”字。

“喏,送给你们。最后一页附有质检表格范例。照着填就行了。”

她刚要拿天平,一只清瘦的手隔空伸来,打断了她的大胆操作。

“对唔起,”郑观应指指她的非法印刷品,说出了今天的第一句话,“不买账。”

“可是半条花衣街的友商都已经买账了,”林玉婵含笑回击,“我派人去赠册子的时候,大多数人还说了谢谢呢!”

郑观应难得现出惊讶的表情,思忖半晌,低声问:“花衣公所?”

林玉婵顿觉毛骨悚然:“你怎么知道我……”

随后自己给自己压惊。郑观应是买办,商界人脉一大堆。她张罗花衣公所的时候,几乎敲了所有棉商的门,他对此全然不知,才奇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