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Z《支教老师6》 为什么要怕?……

蜀地的山里, 便是到了夏日,也是多属闷热。

因为身处山林间,周围植被丰茂, 空气里总也朦着一层水汽。白日里才晒过的干柴丢到屋中间的火坑里烧,也因为迅速沉淀的水汽浸染而发出频繁的哔哔啵啵声, 给屋子里的谈话声添加了一点平凡烟火的伴奏。

“不是我们不想让孩子继续念书, 哪个不晓得念书才是孩子的出路?哎, 可你们也看见了,我们这个家, 哪里还读得起哦!”

面色黝黑鹳骨凸出的男人叹了口气, 隔着半堵泥墙, 看了看里间正在拼命捂着嘴压抑咳嗽的女人,最后又摇了摇头,起身,跛着脚给翻找出一把炒黄豆,装在一个还算干净的碗里, 端给递到老赵校长跟楼岚面前,让两人别客气,吃一点先垫垫肚皮。

老赵校长也是知道这个学生家里的情况。

早两年, 女人还没生病的时候, 男人跛着脚也能去外头工地上打打小工,挣点钱回来。可后来女人生了病, 自己都需要人照顾,男人只能回来顾着家里。

除了卖点山货,在地里刨刨食儿,没有额外收入,还要额外负担女人的医药费, 这个家已经是撑得风雨飘摇了。

再来点风吹雨打,怕是随时都要垮掉。

老赵校长叹了口气,说不出话来。

楼岚也在旁边安静地打量这个在现代绝大部分人看来,都算是穷到难以想象程度的家庭。

里间屋子里,知道校长跟老师来家里是跟父母谈自己学习的事,十一岁的孩子闷在里面没吭声,只是一下又一下徒劳地给母亲顺着瘦骨伶仃的背脊。

仿佛已经接受了自己的命运。

他的父母长辈,乃至一些熟悉的大人们总爱念叨一句话:认命。

人要认命。

谁不想过好日子呢?

可穷这个字,就跟绳子似的,一道一道缠在他们祖祖辈辈的身上,最后织成了细密又结实的网,网得人再努力挣扎也是徒劳。

所以啊,人这一辈子,就得认命!

家里还有两个妹妹,男孩子就应该早些撑起家,他舅舅家的两个表哥都已经在一个包工头手底下干了三四年了,算是站稳了脚,到时候他也过去。

年纪太小了,正经是肯定不能用的,不过舅妈说,工地上也不单是干活才能挣钱,捡捡废铁钉子,帮着干些杂务,也是能拿到一份工钱的。

再不济还能去外面找些别的零工。

总归是走出了这片大山,哪里都能挣来钱分担家里的压力。

这是楼岚他们走访的最后一个家庭。眼看着都是家徒四壁的情况,两人哪里好意思在这里吃晚饭,且这会儿也已经晚上十一点多,早就过了吃晚饭的时间了。

所以两人刚来时就说自己已经吃过了。

男人却还是坚持给两人烤了番薯跟土豆,又找塑料袋给装了大半碗的炒黄豆,让两人带在路上当宵夜吃。

都已经快十二点了,两人却没留宿。

老赵校长在应对这样的情况上,很有经验,带着楼岚很快就找到了一处废弃的山洞。

里面有柴有干草,还有烧过火堆着凌乱灰烬的火坑,洞壁一角甚至还有个不知道存在了多少年的石头水缸。

“这是采药的人进山时会留宿的山洞,用了柴火跟水,明日走的时候要补上。”火把已经烧得差不多了,老赵校长直接把火把丢到火坑里,上面再呈圆锥型的架起柴火,很快就把篝火给点了起来。

烤熟点土豆红薯已经凉了,老赵校长把它们一个个挤挤挨挨排在火坑边的石头上。

水是没办法烧热的了,因为也没带小锅,只能就着深更半夜的凉风胡乱喝一口润润喉。

“今天跟着走了一天,累了吧?”

老赵校长声音有些沙哑乏力,整个人显得很疲倦。

说来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平时也不是什么运动健将,哪里能跟年轻人比。

楼岚摇头,往篝火的木柴缝隙里塞了根随手捡的小树枝:“还好。”

老赵校长叹了口气,饱经风霜的脸上是深沉的疲倦:“其实每次这样的家访,大概率上都是徒劳的。除了一些重男轻女的,但凡有能力,做父母的不至于连个小学都不让自家孩子上完。”

一来,是现在社会在进步,思想跟不上社会发展的父母辈也有各种渠道接触外面的一切。

不说多聪明,只要不是脑子蠢笨到有病的程度,都知道读书,有点文化,到了社会上更好讨生活。

二来,义务教育普及,学费已经不再是什么重担。

还有一个,比较无奈,但也占很关键的因素,那便是孩子年纪太小了,出去打工都没人会要,连工地上都不敢要。

至于让孩子回家种地?那又能给家里添多少助力呢?还不如占占国家便宜,把九年义务教育给读完,好歹还能得个初中文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