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惩恶人请立太子(第5/6页)

大皇子坐了下来,跟着刘文谦一起听戏。

旁边的下人们都离的远远地。

刘文谦跟着打起了拍子,还跟着哼了两句。

大皇子脸上带着微笑,却说了句不一般的话,“五叔,请五叔救我。”

刘文谦看了他一眼,“大殿下开玩笑了,你如今封了亲王,在六部任职,我一个闲差,哪里说的上救不救的话。”

大皇子喝了口茶,“五叔,明人不说暗话,老二的事情是我做的,老三也不干净。我没想到,周贵妃居然能为了儿子去出家。五叔,过几天就要改玉牒了,老二就要记到母后名下了。”

刘文谦笑道,“那岂不是更好,大殿下和二殿下成了亲兄弟。”

大皇子笑了一声,“五叔,都到了这个时候,您还跟我说这些话做甚呢。”

刘文谦哼了两句,“大殿下,我一个无权之人,怎么帮你呢。再说了,你看我这日子挺好的,我为甚要去蹚浑水呢。”

大皇子道,“五叔难道不为以后考虑吗?”

刘文谦立刻眼神犀利地看着他,“大殿下,你这句话可太让人害怕了,我更不敢和你来往了。”

大皇子见威逼没用,只能利诱,“五叔,侄儿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想请你在老二记名之前,提一提立太子的事情。只要我将来有希望,五叔的亲王再袭两代。”

刘文谦笑了,“大殿下,您请回吧,我真的不想掺和你们兄弟之间的事情。元宝要是没本事,让他做郡王也好。”

大皇子不死心,忽然起身跪了下来,“五叔,难道您真的眼睁睁看着我去死吗?”

刘文谦看着他,“大殿下,以陛下的性情,必定会想方设法保住你的性命。你看,陛下为了皇后娘娘,让周贵妃出家了。你是娘娘亲子,不用担心性命问题。”

大皇子惨然一笑,“五叔,留着性命,做阶下囚吗?”

刘文谦哼了一声,“阶下囚怎么了,我不也是做了几个月阶下囚。大殿下,你回去吧,我奉劝你一句,这个时候,你越是动,越危险。”

大皇子起身,哼了一声,“五叔这样片叶不沾身,但愿五叔将来能有个好结局。我看老五总是过来,怎么,难道五叔想烧冷灶不成?”

刘文谦跟着台上的唱了起来,“李文北门带箭丧,伴驾山前又收李广,这都是前朝的忠臣良将,哪个忠良又有下场……”

大皇子在诚亲王这里铩羽而归,又去求了自己的舅父。

承恩侯孙侯爷和刘文谦一样,劝他以静制动。大皇子最后只能去找自己的岳父,石大人。

孙侯爷不一样,只要皇后还在,孙家就有希望。可石大人不一样,大皇子不稳,石家就没有任何希望。

石大人也不傻,他自己自然不能去说了,他找了个小御史写了个折子,请陛下立嫡皇长子为太子,以固国本。

皇帝什么都没说,立刻让康亲王改了玉牒,把二皇子记在了皇后名下,把周贵妃从皇家除名。从此,二皇子就是孙皇后的儿子。以后史书和皇族族谱,再也查不到周贵妃此人。

郑颂贤和刘悦薇一到京城,立刻去诚王府请安,把魏家送的东西和庞家给的一万两银子转交给了魏氏。刘文谦拉着女婿听了一阵子戏,然后嘱咐他去了翰林院莫要多说话。

过了几天,郑颂贤正式去了翰林院。与此同时,二皇子终于能脱离拐杖自己走路了。

自从天暖和了以后,二皇子就很少咳嗽了。他断掉的骨头长好了,身上的伤口颜色淡了许多,人也长胖了些,不再是过年回京时消瘦的模样。

二皇子好了后,进宫给皇帝请安。

皇帝见他大安了,十分高兴,让儿子坐下,“近来还咳嗽吗?”

二皇子实话实说,“多谢父皇关心,天暖和多了,儿臣已经不咳嗽了。太医说,趁着夏天多养一样,等到了秋天注意些,就算到时候仍旧有些咳嗽,也不是时时有 。”

皇帝自己已经问过太医了,见二皇子和太医说的分毫不差,心里很满意。

父子两个说了几句话之后,皇帝对二皇子道,“去见见你母后。”

二皇子说了个好字,然后继续看着皇帝。

皇帝明白二皇子的意思,放下了笔,“皇儿,父皇已经尽力。你也有一群儿女,希望你能体谅父皇的心思。”

二皇子垂下了眼帘,“儿臣多谢父皇为儿臣筹谋,儿臣会好生孝敬母后的。”

皇帝点头,“去吧。”

二皇子去了昭阳宫,正好大皇子也在。

二皇子给孙皇后行了大礼,“儿臣见过母后。”

这是母子定了名分后第一次见面,二皇子行此大礼也不过分。

孙皇后看向大皇子,大皇子扶起了弟弟,“二弟,都是自家人,不用客气。看到二弟好了,母后和我都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