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 第7章(第6/10页)

一家女百家求,实属正常。不过,在宋耀面前,宋嘉言可不会说这话。宋嘉言笑问:“二叔,那你是怎么把二婶娶到手的啊?”

宋耀嘿嘿一笑,得意非凡地挑挑眉毛:“看你二叔一表人才,你二婶怎么会不喜欢我,反去喜欢李清那个酒鬼呢?李清跟你爹,其实两人都是满腹文章。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殿试时,先帝评出三鼎甲,召见他们时,见你爹爹俊秀飘逸,觉着他生得太好了些,本想点他为探花郎。结果,先帝闲谈问他们志向时,正常人自然说为国效力、为国尽忠之类,偏偏李清说只愿琴棋书画诗酒花。做皇帝的,哪个愿意听到这种话呢?于是,就将李清点为了探花。”

“他为什么那样说啊?”真的向往琴棋书画诗酒花的人,何必去考进士?

宋耀一叹:“李清是庶出,当年,他爹想将李清的妹妹许给你爹爹,你爹爹不愿意的一点原因就在此处。李清的嫡母是出身蜀王府的郡主。李清中了贡生后,他那嫡母不知怎么想的,将李清的妹妹嫁给了蜀王的一个儿子。或许是防着李清吧,他那妹妹也命薄得很,不过一年就过世了。说来真是孽缘,他们兄妹二人的亲事,似乎与咱家都有些若有似无的关联。”宋耀道,“你说,我也喜欢你二嫂喜欢得紧,也不可能退出啊。只是,若说再毫无芥蒂地做朋友,也有些勉强了。不过,看你跟他家闺女交往,他还能送你酒喝……他本就是个豁达的性子,唉……”宋耀一声长叹,这酒,就喝多了。

宋嘉言没敢叫人通知方氏,这做叔叔的在侄女院里喝得不省人事,实在有些不成体统。于是,宋荣将宋耀拖到书房,好一番修理不提。

如今,满帝都城就两件新鲜事儿。

出个刁钻题目,叫人拿梳子卖给和尚算一个。更新鲜的是,还真有人卖出去了。

宋嘉言原以为要等三五个月才能等到呢,实不料帝都城里人才辈出,藏龙卧虎,英才多矣。只是,面前这人却是旧相识。

“李大哥,怎么是你?”宋嘉言惊愕难言。她闺蜜,李思的兄长——李睿。李清李翰林家的长公子。

李睿悠悠一笑,道:“怎么不能是我?我倒是没料到是言妹妹在招人。”李睿一想就通,“看来,那道题目也是言妹妹出的了。”

宋嘉言摆摆手:“不成不成,我是招大掌柜,难道你想做生意?就是你想做生意,你也能自己干,何必到我这儿来,给我找麻烦?”

李睿拉张椅子,在宋嘉言下首坐了,坦诚而认真:“我若不想做生意,何苦去为你卖梳子?言妹妹,你实在太高看我家了。你也知道,我父亲早就分家出来单过了,一直以来,除了父亲做个翰林小官儿,也没什么别的营生,不过靠吃老本儿罢了。帝都样样讲究排场,人情往来,走礼交际,家里除了美酒,已经没什么值钱的东西了。”李睿与宋嘉让同龄,今年十三,说起家中苦处,竟无半丝尴尬窘迫之处,反是言语自若,从容洒脱,风度十足。

看到这样的李睿,宋嘉言叹道:“如今李大人高升尚书之位,凭李大哥的才学,再过几年金榜题名,并非难事。商贾之事,我不以为贱业,天下人却以之为贱业。李大哥做这样的事,太委屈了。”李大人,原礼部侍郎李修竹李大人,在秦老尚书退位之后,昭文帝提拔资质更老的李修竹为礼部尚书。这位李尚书,并非他人,正是李睿的祖父,李清李翰林的亲爹。李睿形容举止这般出众,哪怕她不大会看人,也能看出李睿非池中之物。这家伙,哪里是来应聘大掌柜,分明是跟自己捣乱的。

李睿淡淡一笑:“若家父肯向祖父求援,我家不至于如此。何况,妹妹或许有所不知,家父一直于翰林院这些年,仕途已十分有限。家父之名,因避帝王讳,能在翰林已是皇上胸襟宽阔似海了。家父如此,我念书再好也不会有什么前程。”

这事,宋嘉言倒是头一遭听说。不过,宋嘉言问:“你这样出来,伯父、伯母知道吗?”还有李尚书,若是知晓亲孙子在给她做事,还不得生吃了她啊!

李睿眉眼含笑:“若是妹妹肯用我,我家里的事,自然不必妹妹操心。”

话赶话到这种地步,宋嘉言也不能怂了啊。没什么底气地扯扯袖子,宋嘉言道:“你家里要同意,我当然是敢用的。”

李睿提点宋嘉言一句:“不如妹妹跟叔父商议商议,若是叔父有空,我想拜见叔父,定不叫妹妹为难。我家虽有难处,如今我也只想靠自己双手吃饭,若是想接济我,就算了。”

宋嘉言噘噘嘴道:“你以为我的银子是大风刮来的?还接济你,美不死你。”

李睿哈哈大笑:“妹妹什么时候有了准信儿,着人去我家说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