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第3/5页)

于成钧抬了抬眉,大约明白了些许。

这梅嫔,是想捧杀他。他立下如斯战功,如今处境本就有几分尴尬,若再大肆宣扬——不论是自愿与否,都犯了功高震主的忌讳。梅嫔偏偏当着太后与皇帝的面提起,甚而还直言太后能有这份安泰日子,全都指靠了自己。

太后如此,那么皇帝,岂不亦是如此?

然而,于成钧并不打算开口,他母亲在后宫多年,这等阵仗见得多了,还不至于就被梅嫔三两句话便弄乱了阵脚。

果不其然,顺妃恭谦一笑,起身向太后与皇帝福了福身子,方才软款说道:“太后娘娘与皇上恩典,臣妾受宠若惊。然而,成儿这份功劳,也不独是臣妾教养之功,是上受天恩,下得皇上、太后娘娘的日夜教诲,方有今日。论起来,臣妾不过是侥幸诞育皇嗣罢了,有何功劳可言?”

一席话,说的滴水不漏,既遮了于成钧战功的泼天之势,亦全了太后与明乐帝的颜面,将这份功劳全推在了这二人身上。

太后淡然一笑,不置可否。

明乐帝倒是欢喜,虽说明知顺妃此言只为讨自己的欢心,但上位者最喜欢的就是底下的臣服。

他开口道:“当年赐你封号为顺,你果然顺合朕的心意。”

顺妃恭敬一笑,重又坐下,眼角不着痕迹的斜钉了梅嫔一眼。

梅嫔依旧噙着笑意,未有一丝更改,又叙叙说道:“不止如此,如今遍京城里百姓们都传说,肃亲王是咱们大燕的大功臣、大英雄、真豪杰。大燕若无肃亲王,只怕江山都要易主了。”说着,她掩口轻轻一笑,又道:“臣妾素来听闻,民可载舟,亦可覆舟。这百姓的真心话,便是民意。果然如顺妃姐姐所言,我大燕子民,都深感天恩浩荡,心中感恩戴德呢。”

于成钧冷眼看着她,只见她笑得花枝乱颤,毫无半丝宫嫔该有的端庄之仪,然而当下却也没人再有额外的心思去斥责于她。

她这一番话出来,屋中一片静默。

太后端起青花茶碗,啜了一口,面色如水,说道:“这碧螺春,是顺妃宫里拿来的?”

顺妃不防太后忽有此问,连忙起身回道:“回太后的话,正是。”一语未竟,她一面看着明乐帝的脸色,一面赔笑说道:“皇上前儿说起,想喝绿茶。如今这个时节,新茶尚未进京,臣妾那里还有些去年的洞庭碧螺春,便使人送到了乾清宫。”

太后“唔”了一声,淡淡说道:“顺妃这心思是好,但到底是去岁的茶,眼下喝来,到底不合时宜。”

此言,似是一语双关,但又不着痕迹,顺妃的额头沁出了细密的汗滴。

皇帝没有言语,手中的一对文玩核桃转的飞快。

暖阁之中,唯有梅嫔那甜润的笑声,突兀的响着。

于成钧瞥了于瀚文一眼,这位太子大哥倒似是饿了,正专心致志的吃着冰糖琥珀糕。那冰糖琥珀糕是以柿饼去皮磨粉,合了冰糖、熟糯米粉一道蒸制而成,柿饼本甜,加了冰糖更是甜上加甜。因而这道点心甜腻异常,宫里少有人食,唯有太后嗜甜,常吃此物。眼下宫人上这道点心,也全是为了太后的口味。他怎么不知,这离京三年,于瀚文居然一改旧日的脾胃,爱吃甜了。

眼见无人应声,他向着梅嫔开口道:“梅嫔娘娘,您笑得这样开怀,不怕嘴巴干啊?”

梅嫔微微收敛了笑意,眸色冰凉如水,她看向于成钧,浅笑说道:“嫔妾是为肃亲王高兴,让王爷见笑了。”

于成钧笑了一声,又问道:“梅嫔娘娘倒是耳目广布,身在大内深宫,连外头市井街头老百姓谈论些什么,都知道的真切。”

梅嫔脸色微微一凛,淡淡说道:“王爷说笑了,嫔妾恪守宫规,怎会到处打听外头的事。只是京里大街小巷都传遍了,宫里的太监宫女们难免说起,嫔妾也是有耳无心罢了。”

燕朝后宫,素来忌讳嫔妃打探外界消息,更忌讳乱传流言蜚语,之前太后才因司空珲的传言怒斥六宫,于成钧也是听于瀚文说起此事,这会儿方想起了这一节。

梅嫔只顾生事,倒忘了这层禁忌。

于成钧听她如此说,不觉呵呵笑了两声,似是无意的念了一句:“宫女,太监。”说着,便向顺妃问道:“母妃,儿子记得,这宫中规矩素来忌流言,以防小人作祟。怎么,儿子离京三年,这宫里的规矩已经松弛到这般地步了?宫中的宫人,也敢肆无忌惮传言外头的事了?”

顺妃淡淡一笑:“这怎生会?宫中的规矩,从来严谨。何况,之前太后还曾为此申饬六宫,如今谁敢犯禁?”

于成钧的嘴角更挑起了一抹泛着深意的笑,转而问于瀚文道:“大哥,你在宫中,可有听到这般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