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第3/5页)

俞向安:“……叔,是怎么想的,心动吗?”

“当然,但是不知道这政策会不会变啊。”

“要是变了那就改回来,你去公社问过了吗,这要是干部们不反对,就说明可行,我个人是觉得这是个提升积极性的好办法。”

给集体干活和给自己干活那能一样吗?

之前也就是不偷懒,别的就没有了,这要是自己的,能从早到晚都在田边蹲着。

施肥除草除虫样样不落人后。

俞顺稳听了俞向安的意见,去问了公社。

这还没有定性,下面的人也拿不准。

他们不知道这有什么好处吗?

知道。

但是这要冒险。

要是过后上面的人说不允许,他们这些分了田的是不是就讨不了好了。

除了俞顺稳,其他生产大队的人也陆陆续续去问了。

最后这边的领导一拍板,决定前期先来问意见的大队先试点。

要是后面成绩好,其他的再推行。

红星大队就是试点的其中一个。

这要分田了,就要户口,之前娶媳妇、生孩子没入户的,一窝蜂的跑去入户,就怕迟了没有分到田。

为了这个,掀起了一波结婚高潮。

杨慧丽操心的不得了。

三个儿子,只有大儿子俞满昌结婚生子,剩下两个,一个心有所属,追媳妇追到上海去了,这前程是不用她操心了,小儿子年纪也不小了,没有意中人,就是不愿意结婚。

现在这要是赶紧相看一个,等结婚了,一进门就是带着田地进门的。

这是多难得的大喜事?

他就是不乐意。

一说他就往外跑。

气的她大骂,这就是个傻子!

大傻子!

她上辈子肯定是欠了他的!

*

改革开放对老百姓生活有什么影响?

别的暂时还看不见,但是首先一个就是买东西就没那么难了,农民出售自家多余的农副产品没那么忌讳了。

以前没有人大咧咧的跑去农村收东西,现在郊区已经不罕见了,相对应的,就是之前一直人声鼎沸的副食品店除了肥皂布料等等工业类的产品,肉类和农产品都受到了不小的冲击,柜台的销售员第1次品味到了清闲的滋味。

回城的知青也越来越多了,他们走街串巷,给城里带来了一些不稳定因素,也给这座城市增添了一些活力。

赵琳和赵觅来串门的时候都提起了知青回城这事情,他们两个今年的高考一起落榜了,不过距离分数线不是太远,赵力的意思是让他们继续复读,之前对学习不上心,现在就花时间补回来,反正他们年纪还小。

赵琳和赵觅不想继续念书,但是在他们爸的强压下别无选择。

他们挺喜欢来俞向安这边串门,他们不空着手来,每次要么带肉,要么带点其他的,然后俞向安再把这些食材加工成美食,就能美美的享受一顿,也能放松一下。

他们去别的地方赵力会问很多,怕他们不学好,心玩野了,但是来这边,他放心。

今天他们一个拿了一条两斤重的草鱼,一个拿了两颗酸菜,俞向安就把这给收拾了,做了一个酸汤鱼,大家边吃边说。

赵琳吐槽:“现在不是很多知青回来了,我爸现在忙的不行,已经好几天睡在办公室了。”

赵觅叹了一口气:“那些知青找不到工作,又没有其他得粮食的门路,也是没办法,不走弯路就好,我学校那条路街口有个修自行车的,有那骑自行车上课的人,经常车爆胎或者是气嘴不见了,就是那个修自行车的人干的,这样他才有生意。”

赵琳气愤:“这人太坏了,就是没证据,我有一次车爆胎了,我就怀疑是他干的!”

赵觅:“还有的干起了偷鸡摸狗的事儿,我家那里还好,没什么人会不起眼的投到我们家去。”毕竟是公安大院。

赵觅:“我有个同学家里阳台晒了十来斤的腊肉,被偷走了一半,心疼的他脸都绿了。”

赵琳:“我有个同学也是,她家里是鸡被偷了,是我同学妈特意去乡下收来给她嫂子坐月子的,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我爸他们都超负荷工作了。”

俞向安:“一口气安排这么多人的工作不现实。”

首都的单位已经在尽力的收人了。

俞向安就在学校里看到了不少新面孔,都是新招进来打杂的。

赵琳咽下嘴里滑嫩的鱼肉:“所以估摸着很快就要开放让他们自行谋生了吧,允许他们做点小生意之类的,我今天这条鱼就是跟一个回城知青买的,不知道他是从哪里拿到的,我看到还挺新鲜,活蹦乱跳的,就买了。”

赵琳舔了舔嘴唇,她看到这鱼的时候,就想到了酸汤鱼这道菜。

她想吃,现在迟到了,果然,如记忆里的美味。

俞向安点点头,她已经有段时间没有看到红袖章出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