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第2/6页)

仅走了十多分钟,马车就停了下来,说是到地方了。只见左边平缓的坡道上方有个小小的山冈,周围和前面所见的田园风光没有什么两样。只有几辆观光马车和几个卖土特产的少男少女成为这是旅游景点的标志。

“这就是千佛坛吗?”

千秋感到有些沮丧。这样的景观作为世界著名文化遗迹,真有点名不副实了。

或许,佛像原本应该以自然的姿态屹立于这种自然界之圣地。

气温已超过三十度。两人擦着额头上的汗,吃力地沿坡道前行。坡道尽头的右边隐约能看到石佛。

从远处看,好像是山冈之上重叠着一个黑色的小山,实际那是刻在石头上的佛像。安放佛像的佛坛高四十二米。一百一十一点五米见方的平台共有六层,再往上是两层圆形平台,圆平台上排列着钟形的卒塔婆。下部的方形平台安放着姿态各异的佛像。平台墙面上镌刻着佛陀一生的故事或各种神话的传说。

用印尼语说,千佛坛是“山冈上的大伽蓝”的意思,说得对,确实是大伽蓝。

“厉害啊!”

千秋热得有点吃不消了。两人走到近处,才看到佛坛规模之宏大,因而产生感慨。千秋仰望着佛像,半天没动。

“上去看看好吗?”

石头台阶一直延伸到佛坛顶上,台阶旁常坐着一些当地人纳凉。因石拱门下的石阶遮挡着阳光,石头在阴处变凉,人们故而乐此不疲。

两人躲闪着当地人的身躯攀登石阶。

“这儿是在八世纪中期、一个叫‘夏伦德拉’的王朝时代作为大佛舍利塔建造的。可是如何建造的,现在仍然是个谜。”

千秋一边读着旅游指南,一边说。

“后来随着佛教的衰落,四处荒芜了,进入十九世纪以后,这儿又好像从火山灰中发现一样一举成名了。”

“维修佛像,可能日本也出钱了吧。”

出来旅行前,宗形隐约记得从报纸上看到过这样的消息。

“最近刚刚维修完,据说每年维修一次,世界各地的佛教徒都聚集在这里,举行盛大的庙会。”

千秋在拾级过程中累得气喘吁吁,开始默不作声了。

“休息一下吧。”

两人上到第五层平台时,宗形建议说。因为平台是在小山上的断层上建的,离地面相当高。站在平台上放眼望去,广阔的平原尽收眼底。

“是从对面方向来的吗?”

靠在栏杆上俯视,一条道路贯穿于无植被的红黏土地和覆满绿色植物的农田并一直向前延伸。

“大概只有这一条路吧。”

“这里的气温有三十五六度啊。”

太阳被薄薄的云层遮挡着,地面的热气直往上冒,远处的景物因为暑气蒸腾而显得得模糊不清,朦朦胧胧。

“喂,照张相好吗?”

千秋从包里拿出小型相机。

“换着位置照比较好吧?”

开始以平原为背景,接着又背对佛像。

“两个人一起照合影吧。”

“可是……”

“请那边的人给照一下。”

左侧有两个很像日本人的年轻人。从机场打出租车时,以为没有很多人来这样的地方参观,结果参观者多得出乎他们的预料。千秋走到两个年轻人面前相邀,一个学生模样的男性很快跟着过来了。

“劳驾一下拍个合影,按一下那个快门按钮就行。”

千秋告诉怎么取景后,快步走到宗形身边。

宗形被相机后面的男人注视着,有点思虑他会怎么看待两人的关系。是把他们视为夫妻呢,还是视为纯粹的情人旅行?

然而,那个戴眼镜的学生拍完照后,冲千秋问道:

“您是不是经常上晚上十点的节目啊?”

千秋先是绷起脸,接着慢慢笑了。

“你看到过吗?”

“看到过。我父母经常看。”

“谢谢!没想到会在这样的地方遇到日本人。”

“我们是您的粉丝。”

青年说完,随即从挎包里取出一本《旅游指南》。

“不好意思,请给签个名吧?”

“往这本书上?……”

“是的。请在这封面上签!”

“没辙了……”

千秋瞅了宗形一眼,马上拿起笔,用习惯的动作写上名字。

“想起来啦,您是叫多田千秋吧?”

青年们郑重地把书放进挎包,再次向千秋点头行礼。

“再请您和我们照张相作纪念吧!”

“跟我合影?”

千秋瞬间显露出十分意外的表情,但眼睛一直在笑。

“请您站在这个佛像前!”

学生用手指了指侧后方,随即唤来同伴将同伴的相机递给宗形,并肩走向千秋。

宗形点点头,接过相机。

“我开始给你们照,请站好!”

“真是不好意思。”

两个年轻人说话客气,举止斯文,分列于千秋身体两侧,露出欢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