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第3/4页)

包拯忙道:“陛下何必妄自菲薄?以尧舜之贤德,犹有九年之灾。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桀亡。请陛下宽心。”

赵受益喃喃道:“朕也不得不宽心。如果朕不宽心的话,早就寻根绳子吊死在崇政殿了。”

包拯大惊:“官家!何故妄语!”

赵受益摆手:“你别说出去就是了。这种心里话,朕也只能和包卿你说说了。”

包拯噌地站起:“官家……”

赵受益拽着他的袖子让他坐下:“坐下,坐下说话。朕颈椎不好,抬头看人很累。”

包拯没空去管颈椎是什么,坐下之后,忙想方设法宽慰赵受益:“官家,人活一世,总是有些艰难坎坷……太史公曾言,昔者尧舜窘于井廪……”

赵受益笑道:“停停停。太史公之言,莱国公早逼朕背诵得滚瓜烂熟了。”

寇准的教学风格就是一个字,背。先将文章背下来了,再谈什么理解之类的事情。

赵受益当了他七八年的学生,别的没什么长进,古文倒是背下来不少,勉强算是混了一肚子墨水。

包拯道:“……官家,要放宽心啊。”

本来依他的性子,听见皇帝居然有轻生的念头之后,应该据理力争,破口大骂,将这种愧对国家、愧对祖宗、愧对世人的想法骂得烟消云散才对。

皇帝怎么能轻生!怎么能自尽!

还……还吊死在崇政殿!

古来自尽的君王都是些什么人,亡国之君才自尽呢!

稍微坚强点的亡国之君都不会起轻生的念头,远的不说,就说那南唐后主李煜吧,都垂泪对宫娥了,不也大大方方地跟着军队来了汴梁吗。每天些点追思故国的哀婉小词,也没见人家寻死觅活啊。

可是看着眼前的皇帝,包拯却忽然骂不出口了。

皇帝抱着膝盖坐在政事堂前的台阶上,侧脸对着他,悠悠然地望着远方。

皇帝本就生得白,眼下的那一抹青黑更加显眼了。估计是有好长时间没能睡个好觉了吧。

赵受益道:“包卿说朕为什么连从前那么难的时候都挺过来了,如今却畏首畏尾,不肯认下李娘娘。朕就和你说了吧。”

他捻着自己的手指:“李娘娘是朕的母亲,这一点没什么好否认的。朕确实是她和先帝的儿子,也确实是太后娘娘害得她母子分离、流落民间,受尽苦楚的。朕昨日将李娘娘送去凤宸宫,和太后娘娘对质。太后也承认了从前的罪行,任凭处分。朕罚她与李娘娘同居凤宸宫,以婢妾之身侍奉李娘娘到终年。这也算是恶有恶报了吧。”

当然,这都是编出来的。刘娥应该是和李妃对质了,然后就把人气晕了。至于她到底有没有认罪、有没有悔过、有没有任凭处分……

以赵受益对刘娥的了解,大概率是没有。

至于以婢妾之身侍奉李娘娘……

赵受益想象了一下刘娥伺候人的画面,一阵恶寒。

不过对于包拯而言,这种善恶到头终有报,飞扬跋扈的恶人从此心甘情愿地伺候受害者的剧情,应该还是挺能抚慰人心的。

反正包拯是外臣,也到不了凤宸宫里探听情况。

果然,包拯的口气软化了点:“李娘娘应该能安慰了。”

赵受益又叹道:“朕知道,这终究是委屈了李娘娘。她是朕的母亲,本该像太后一样受百官朝拜、万民景仰,却终身不得再出后宫。朕本可以直接将她的身份昭告天下的——什么国库吃紧、局势紧张其实都只是借口罢了。终究是朕不忍以一人之私而夺天下啊。”

包拯问道:“官家此话怎讲?”

赵受益把玩着他被包拯拽过的袖子:“朕是皇帝,朕同时也是个人。皇帝是天下所有人的皇帝,一言一行、赏罚好恶都要为全天下人做打算。如今国库吃紧了,朕第一个就削减自己的用度。先减一日三餐,再减四季衣裳。再外放宫人、封闭无用的殿宇。朕现在一年到头的衣裳不过二十件,每餐不过二菜一汤。朕的公主,养在身边,加上奶娘,也才只有四个人在跟前伺候。这可是一国公主!朕唯一的女儿!从古至今,可曾有中原大国的公主如她这样寒酸的吗?”

包拯道:“官家爱惜民力,万民敬仰。”

赵受益道:“朕也是个人,只要是人,谁不爱华服美食?谁不爱金奴玉婢?朕只有一个女儿,难道朕不想让她从小锦衣玉食地长大吗?朕也想呀!朕在南清宫的时候,出入都有三十多人跟着伺候,吃穿用度从来都不节省。如何朕当了皇帝,反倒不如当南清宫小公子的时候舒服了呢?”

他道:“因为朕肩上多了一份责任。这责任太重了,重于泰山。天下苍生都指望着朕个皇帝,都看着朕这个皇帝。朕还如何敢肆意挥霍呢?朕现在做一件新衣都要三思,须知这一件皇袍,当得百姓多久的衣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