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7章 变局(第5/8页)

林延潮道:“凤由南海至北海,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鸱得腐鼠,却担心凤夺之。名位在沈公心底不过腐鼠而已,本辅早知之。”

“但沈公为国为民,也请多给本辅一些时日。”

沈鲤抚须道:“张文忠公后之辅臣,多令人失望,沈某也不免多虑。其实这池中之鱼,哪得江海之鱼?也罢,你要沈某如何助你一臂之力?”

林延潮拿起手边丈许竹杖,拨了拨池中水道:“大乱之后,必有大治,大治之后,必有大兴,而今朝廷人心思定,百姓思安,其难治乎?其能兴乎?如何能至此道?”

沈鲤听懂林延潮意思道:“同心同德,任贤使能,必至中兴!”

不久林延潮重新回阁视事,废除矿税之议渐息,这时朱赓也已入阁。

沈鲤,朱赓都是林延潮所推举入阁,三位阁臣一时之间也称得上同心同德。

小事内阁决,大事廷议断,部阁大臣各司其职,朝政一时井井有条,渐有中兴之势。

无锡,东林书院之内。

风雨突作,然而书院内的学生们仍是苦读不止。

书院里书声琅琅,正应了那句话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顾,赵,邹三人虽好以手段,操纵朝堂局势,但东林书院内学风在他们整治,倒可称得上严谨二字。

邹元标借鉴学功书院刚日读经,柔日读史之法,改为刚日读易,柔日读春秋。

顾宪成读沈鲤之信后,扼腕叹息道:“沈归德真是实诚君子,竟信林侯官一己之言,浪费此大好时机。”

赵南星道:“叔时一直言林侯官入阁前,为博我等支持,许下废矿税之诺,而入阁之后,为保护相位背弃承诺。”

“但我看林侯官胸怀天下,不是那等出尔反尔的小人。他当初既说五年,我们就拭目以待好了。何况从他主政这两年来看,称得上有所作为。”

顾宪成道:“眼下沈四明不和而去,沈归德依附于他,朱山阴于木偶般,我只怕林侯官不用在位五年,现在之权柄已更胜王太仓,几乎于当年之张太岳。”

邹元标转过身道:“没有什么超脱一切,只要人在天地之间,都摆脱不了天地,无论他是林侯官,张文忠,甚至九五至尊。”

“这天地是什么?祖宗家法?”顾宪成问道。

“一个礼字。”邹元标微微笑着道。

“何为礼?”

“人心所适,即民心所向,礼之所在。”

“林先生,何为民心?”

这日天子兴致很高,在宫里宴请林延潮。

这是林延潮入阁以后,天子第一次单独请林延潮入宫设宴招待。

但天子岂有无事献殷勤的道理。

林延潮闻言立即停箸道:“回禀陛下,陛下问臣民心,臣不知何为民心,只知何为乡愿,何为良知。”

“孩童不愿贪玩读书时,长辈从之,此乃乡愿。晓谕孩童,其知之读书可贵,此乃良知。”

“所以先生以为民心为童心吗?”

“民心在于使民知之,让民知何可为,何不可为。百姓知之,行之,百姓不知,不可行之。”

“而使民知之,非朝廷所赐,这才是民心所向。”

天子微微点头道:“你这话说得好,这两年来朝廷初治,政务可谓井井有条,但下面的官员一再提及废除矿税,是为了乡愿,还是为了良知?”

“这些乡野之士一再高呼,不在其位而谋其政。而有些朝堂之士听风就是雨,附众煽动。连吏部尚书李戴,漕河总督李三才也是上疏。”

“倒是你能把握住分寸,虽也主张废除矿税,却放在私下说。朕用人只有一句话,君子不党,方可长保禄位。”

林延潮知道天子这是要推翻当初与己定下的五年内废除矿税,改以商税的主张。

说话不算数,也是天子一贯的套路了。

不过这时候林延潮指责天子不守承诺,出尔反尔,也就太不成熟。

因此林延潮没有出言反对,而是道:“臣恭聆圣训。”

天子见此满意地点点头。

当日林延潮饮了些酒。

回家之后,林延潮一头倒在床上,林浅浅屏退左右侍女,正服侍林延潮脱靴子。

这时候陡然林延潮却坐直身子。

林浅浅不由吓了一跳。

“何事?”

“若我当不这宰相如何?”

林浅浅松了口气道:“我还以为什么事,不当就不当呗,有啥稀罕的。”

林延潮笑了笑,又躺在软榻上道:“一时气话,不用当真。”

林浅浅笑道:“皇上又令相公你生气了?可曾与皇上顶撞?”

林延潮复躺在塌上,以臂遮目道:“那倒是没有。”

林浅浅看了林延潮一眼,笑道:“相公,人都说宰相肚里撑船,你需多忍一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