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第3/4页)

江舒涵回了家,将自己的打算说了,担心杨志军承受不住别人异样的目光,她又补充一句,“妈是觉得别人的目光不算什么。赚钱才是最重要的。”

谁知杨志军听后,居然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江舒涵立刻找到一个修车师傅,跟对方谈妥了费用,对方答应教杨志军。

2002年,市面上大多都是自行车,偶尔也有电动车和摩托车。

比起做饰品,杨志军显然更喜欢修车,只跟对方学了两个星期,就将所有技能都学会了。

学完后,杨志军就正式到小区门口摆摊。

第一天开业,江舒涵和张顺和都待在旁边帮他。

小区里的人很快发现这边有人在修车。车子有问题的业主也不用跑很远的地方修了。

头一天生意还可以,虽然挣得不多,但好歹也算有人光顾。

许是接触的人多了,杨志军由一开始的不自在,变得越来越坦然,偶尔也会跟客户聊聊一些家常。

这样的转变让江舒涵很是高兴。

挣钱是一方面,让杨志军不再自怨自艾封闭自己的内心,才是她最大的目的。

江舒涵琢磨自己是不是该拓展个别的项目,没想到几天后,城管再次找上门来,她四下逡巡,发现不远处丛飞正抱着胳膊得意洋洋地瞅着他们。

这个黑心烂肺的东西,怎么就见不得他们好呢。

江舒涵正想上前跟城管说两句好话。谁知那两个城管发现修车的是个两条小腿都没有的年轻人,到底没忍心,上前问了些他的情况。

杨志军一五一十答了,末了那个年轻些的城管说了句“你也不容易”,然后两个城管就一起走了。

江舒涵愣了下,艾玛,城管也有人情味的嘛。还真不能一棍子打死,人家撵他们也只是职责所在,并不是刻意在针对她。

江舒涵这边感慨万千,另一边的丛飞气得脸都白了,到底没忍住,上前拦住那两个城管,“哎,你们怎么不赶他们啊。不是说不能在小区门口摆摊吗?”

那两个城管好声好气向他解释,“这小伙子在小区拐角处摆摊,对交通影响轻微。强行取缔对交通没有增益,对他生活影响却非常大,暂时不予清理。”

丛飞还想再掰扯,可两人还要寻街,哪有功夫听他废话,径直走了。

丛飞气得咬牙切齿,却又拿这些城管没办法。

他不服气,又一连打了好几个投诉电话。

第二天,又换了两个城管过来勘察和调研,最终也都是一样的决定。

丛飞见这条路行不通也只能打消这个念头。

八月中旬,张素珍收到一份法院寄过来的信件,递给江舒涵,通知她月底开庭。

杨志远一早就看到信件,也没说什么。

月底,江舒涵去了趟老家,上了法庭。

杨建国没有出席,法官当庭下了判决书。

半个月内,杨建国一直没有不上诉,判决书自动产生法律效应。江舒涵执着离婚判决书到法院开具一份判决生效证明。这段婚就算离了。

从老家回来,江舒涵很快找到一份工作,为了符合她的人设,她选择到一家房产中介任职。

房产中介看起来好像就是带人看房,好像没什么要求,其实并不然。

你有见过年龄超过四十岁的人带你看过房吗?

做这行的大多都是年轻人,身强体健,才能更好服务顾客。尤其这时候的房子大多数还都是多层,需要爬楼梯,要是你带客人看房,客人还没累,你自己累得呼嗤带喘,丢不丢人。

不过江舒涵却还是应聘上了。

她应聘时,大谈房地产未来美好前景,从人口,到地皮,再到发展,再到通货膨胀。听得店长热血沸腾都恨不得赶紧买一套房。于是当场破格录用了她。

2002房价正在小幅度上升,远不如后来涨得那么邪乎。

大多数中介只能拿底薪,提成微乎其微。许多中介为了生计,不得不被迫转行。这一行流动特别快。

而江舒涵这个年龄在一众小年轻里显得格外突出。许多人都不太看好她。不仅因为她年龄大,还因为她连电脑都不会用。

江舒涵却不急,她一边跟杨志军认字,一边学习使用电脑。学会之后很快开始她的房产中介之旅。

她不像其他人急着推销房子。而是采用持之以恒的策略。每天用手机给客户发短信。

没错,江舒涵买手机了,虽然不是智能手机,只是老年机,可对房产中介来说,手机是必备物品。

公司每月可以报销三十块钱话费,江舒涵一个月能花掉一百多。

要说她为什么花掉这么多。

只要顾客来他们中介看房,江舒涵都给他们发一条短信,谈及房价一定会涨。

这时候手机还不能自动区分垃圾短信,江舒涵发的短信不像后世那样石沉大海。不少人都会点开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