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册 第四十六章 可不可问(第6/12页)

[15]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倾动昏王室。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16]官告:古代授官的凭信,类似后世的任命状。也叫“告身”。

[17]《春秋左传·襄公三十年》:“子产为政,有事伯石,赂与之邑。子大叔曰:‘国,皆其国也。奚独赂焉?’子产曰:‘无欲实难。皆得其欲,以从其事,而要其成,非我有成,其在人乎?何爱于邑?邑将焉往?’”

[18]《史记·孔子世家》

[19]辛弃疾《瑞鹤仙·赋梅》:“雁霜寒透幕。正护月云轻,嫩冰犹薄。溪奁照梳掠。想含香弄粉,艳妆难学。玉肌瘦弱,更重重、龙绡衬着。倚东风、一笑嫣然,转盼万花羞落。寂寞。家山何在?雪后园林,水边楼阁。瑶池旧约,鳞鸿更仗谁托?粉蝶儿、只解寻桃觅柳,开遍南枝未觉。但伤心、冷落黄昏,数声画角。”

[20]《后汉书·朱冯虞郑周列传第二十三·朱浮传》:“盖闻知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常窃悲京城太叔以不知足而无贤辅,卒自弃于郑也。”

[21]《史记·外戚世家》

[22]《资治通鉴·唐纪四十六》:“夫诱人之方,惟名与利,名近虚而于教为重,利近实而于德为轻。专实利而不济之以虚,则耗匮而物力不给。专虚名而不副之以实,则诞谩而人情不趋。”

[23]《春秋左传·昭公十三年》:“子干归,韩宣子问于叔向曰:‘子干其济乎?’对曰:‘难。’宣子曰:‘同恶相求,如市贾焉,何难?’对曰:‘无与同好,谁与同恶?……’”

[24]《韩非子·十过》:“奚谓小忠?昔者楚共王与晋厉公战於鄢陵,楚师败,而共王伤其目。酣战之时,司马子反渴而求饮,坚谷阳操觞酒而进之。子反曰:‘嘻,退,酒也。’谷阳曰:‘非酒也。’子反受而饮之。子反之为人也,嗜酒而甘之,弗能绝於口,而醉。战既罢,共王欲复战,令人召司马子反,司马子反辞以心疾。共王驾而自往,入其幄中,闻酒臭而还,曰:‘今日之战,不谷亲伤,所恃者司马也。而司马又醉如此,是亡楚国之社稷而不吾众也,不谷无与复战矣。’于是还师而去,斩司马子反以为大戮。故坚谷阳之进酒不以雠子反也,其心忠爱之而适足以杀之。故曰行小忠则大忠之贼也。”

[25]《论语·子路》:“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6]《论语·卫灵公》:“卫灵公问阵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俎豆:古代祭祀、宴会时盛肉类等食品的两种器皿。

[27]李世民《帝京篇》:“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绮殿千寻起,离宫百雉馀。连薨遥接汉,飞观迥凌虚。云日隐层阙,风烟出绮疏。”

[28]《亢仓子·贤道》:“祭公问贤材何从而不致,亢仓子曰:‘贤正可待不可求,材慎在求不慎无若。天子静、大臣明、刑不避贵、泽不隔下,则贤人自至而求用矣。’”

[29]《旧唐书·列传第六十三·萧钧传》

[30]《论语·卫灵公》:“子曰:‘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1]《孝经·纪孝行章》:“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32]此故事出自《拉封丹寓言诗》中《狮子、野狼与狐狸》一篇,略有改动。

[33]《史记·商君列传第八》

[34]西汉陆贾所著,向汉高祖论述存亡之徵的政治论文,凡著十二篇,号曰“新语”。

[35]《南风》之诗,相传为尧舜所作,其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36]《新语·无为》:“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谨敬。何以言之?昔舜治天下也,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寂若无治国之意,漠若无忧天下之心,然而天下大治。周公制作礼乐,郊天地,望山川,师旅不设,刑格法悬,而四海之内,奉供来臻,越裳之君,重译来朝。故无为者乃有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