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册 第十章 大忠小忠(第4/4页)

我忙问道:“大书房那边知道了么?”

李氏道:“夫子才进宫,自是不知。因此还要请姑娘到前面去告假。”

我笑道:“待我向皇后问过安,这就去。”

李氏退下后,红叶欢喜道:“殿下好学,李嬷嬷也耐心。姑娘料事如神!只怕今夜芸儿又要过来取经了!”

我淡淡一笑:“她取的,何止是‘经’?”

梳洗已毕,当去晨省。由东一街往南,走到尽头右转,远远只见一乘明黄色的十六抬轿舆等候在守坤宫门口,几十个宫人打着龙旗龙伞、凤羽翮扇,捧着金瓜、香炉等物静悄悄立在宫墙下。我忙缩回身子:“这是御驾的仪仗么?”

芳馨探头望了一眼,笑道:“正是早朝的銮驾。姑娘躲在这里可算不敬,还是快进去吧,正好给圣上请安。”

我又探身望了一眼。遥想十六岁的少年,站在金水门楼上,望着夜色中践踏为泥,炮火中燔烧成灰的至亲,不知眼角冰冷的血色中,有无半分幼时的友悌之情。

正待举步,忽见一个身着靛蓝缂丝金龙袍的青年男子走了出来,钻进轿舆。内官扬鞭开道,长声唱道:“起驾——”銮舆迤逦向南而去。

汉白玉阶镌龙镂凤,茫茫银光刺得眼痛。明黄色銮舆缓缓南行,如白云上腾飞的金龙,却被延襄宫与延秀宫高耸的朱墙框定。定川殿叠檐飞角,蹲兽铁马披戴霞光,格外庄严。再向南,奉先殿与谨身殿如虎蹲伏,琉璃瓦鳞次栉比,耀彩流光。晨钟铿然,响彻云霄。

我正发呆,忽听锦素的声音在我身后道:“姐姐在看什么?”只见她一身杏花单衫,拉着大皇子高显的手缓步走近。高显只比高曜大了几个月,身着石青色锦袍,小脸雪团一般。眉间若蹙,似有愁绪,当真像极了他的母亲。

礼毕,我笑道:“偶尔南望,见到皇城胜景,就看住了。”

忽听高显吟道:“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绮殿千寻起,离宫百雉馀。”[27]锦素笑问:“殿下在念什么?”

高显负手道:“唐太宗的《帝京篇》。”

我一哂。汴城从前不过是藩镇治所,四战之地,水患频仍,本不宜为都。太祖立国之时,本想定都洛阳,只是洛阳历经战乱,城郭残破,宫室不完。加之前朝已在汴城经营数十年,汴城已颇具庄伟气象,这才勉强做了都城。

连洛阳都回不去,遑论“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的长安?盛唐气象,毕竟已一去不返。北虏猖獗,西羌聚寇,南獠蠢动,吐蕃伺衅。而太宗,又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