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 章(第2/2页)

戚慎长臂穿过她腋下,抱起她说:“寡人陪你。”

两人行走在王宫的甬道与花园中,宁静月色下,戚慎一直垂眸在看什么东西。

景辛:“王上,您在瞧什么?”

“你的手。”

她的手又犯了什么罪?

“牵着寡人。”

景辛:“……”

“恐有碎石踩滑,寡人忧及子嗣。”

哦哦哦。

她赶紧将手塞进他宽大掌心里。

两个人都很一本正经,被月光拉长了影子,走累了她便慢下脚步,他也跟着放慢了许多。

*

这场召集天下文人聚集的诗会已被朝廷纳为文诏制,温伯元谏言或可将首席才子列入九师,重振文才风气。

本以为戚慎会拒绝,但他出奇地答应了。

答应得漫不经心,又让一些感到危机来临的武官没有反对的余地。

文诏制有五个环节,前三个都已在温伯元与文官们的主持下筛选出最具才气的文人。眼见最后选举临近,景辛将沈淑英诏入了王宫。

沈淑英也参与了文诏制,已被温伯元列为重点关注名单。

景辛在荣景园的茶寮里接见沈淑英。

沈淑英再次见她,对她不如第一次亲近,已保持了尊卑礼节的恭敬。景辛与她聊了几句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本宫想让赋春居士任九师之一。”

沈淑英诧异好久才反应过来:“这是为朝廷选文官?”

“是,此改革尚未公布,你应该是第一个知道的。”

“娘娘为何选中民妇?”

景辛微笑:“你有才华,本宫喜欢你作的诗,大梁许多女子也喜欢你的诗。”她说,“你应该知道本宫破开文人被冰冻两朝的局面有多不易。”

沈淑英沉默许久,忽然从椅子上起身跪下:“民妇恐要辜负娘娘一番美意了,民妇以为这只是评金银。”她自嘲地一笑,说自己虽有才华,但更喜爱银钱。

景辛沉默下来,没有叫她起身,看出这不过只是人家拒绝的台词罢了。

她问:“难道你与朝廷有仇么?”

沈淑英肩膀一颤,用沉默作答。

在诏沈淑英入宫之前,景辛查过沈淑英的家世背景。

她是郴州县师的女儿,但不是亲生女儿,只是义女,而且还是十几岁才被收养的义女。按照沈淑英被收养的时间线,她恰好查到是沈清月的父亲沈折舟被灭族的那一年,除了沈清月一家,还有几条旁支都被牵扯进来。

“你是兴定十三年被灭族的沈氏的后代,对么?”

沈淑英承认了,好像不怕死,也似乎像信任她,不担心被出卖。

景辛起身搀扶她:“起来吧,我会尽力帮沈氏一族翻案。”

沈淑英愕然抬起头:“娘娘?”

景辛笑了下,但也知道翻案不会像文诏制这样容易。

她这才端详沈淑英的眉眼,发现跟沈清月还真的有几分相似的地方。原书里没有沈淑英这号人物,沈清月一直觉得自己在这世上没有亲人,秦无恒就是她唯一的亲人。

她没有询问沈淑英认不认识沈清月,因为沈清月的名字是秦无恒的父亲重新起的。如果她真的为沈氏翻了案,沈清月会不会去劝秦无恒收手?

景辛开始查找翻阅起兴定十三年沈氏的案宗,断案之人尚且告老还乡,暂且无法得知生死。诬陷之人在戚慎即位后被罢黜,再无音讯,不知该从何查起。

景辛对大梁的户籍还并不了解,本来想像在现代公安局找人一样查查这个诬陷沈氏的佞臣,这一查才知道在大梁女子到了十八岁还未出嫁,便得由司徒列入名单,任将士主动挑选。一般都不会被武将选中,皆是分配给士兵作妻妾。

看完后她感觉太气人了。

女子一点地位都没有吗?!

可这倒不是戚慎颁发的律令,这法令自开国便有,一直延续至今。

她看不得这种律法,好想开启改革金手指,但她没有啊。

放下满满的户籍与案宗,她已经看得头昏脑涨。

想了想,景辛交代雨珠把烤箱预热。

这件事得求戚慎。

唉,她又要卖力去他跟前扮可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