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莫斯科、彼得堡和诺夫哥罗德(1840—1847) 第三十章 对立面(第18/20页)
60 拉梅内(1782—1854),法国神父,基督教社会主义思想家之一。
61 龙格(1813—1887),德国神父,德国天主教运动的发起人之一。
62 基督教社会主义思想家。
63 克拉辛斯基(1812—1859),波兰诗人,浪漫主义作家。
64 沃拉贝尔(1799—1879),1848年法国国民教育部长,写有《两次复辟的历史》。
65 摩根夫人(1783—1859),爱尔兰女作家。
66 安德利亚尼(1797—1863),法国革命家,参加过意大利和法国的革命运动,写有《一个国事犯的回忆录》。
67 莱奥帕尔迪(1798—1837),意大利著名诗人。
68 英国政治活动家。
69 鲁瓦耶-科拉尔(1763—1845),法国哲学家和政治家,实际上是君主立宪制度的拥护者。
70 施莱格尔(1772—1829),德国作家,反动浪漫主义理论家。
71 利奥(1799—1878),德国反动历史学家。
72 杨恩(1778—1852),德国反动政论家,但在体育运动上有杰出贡献。
73 艾卡茨豪生(1752—1803),德国神秘主义作家。
74 霍恩洛厄(1794—1849),德国神秘主义者,研究用魔术治病的“方法”。
75 原文是拉丁文。这是教皇在重大场合向全体教徒表示祝福的用语。
76 引自《致恰达耶夫》(1818年)。
77 引自《致恰达耶夫》(1824年)。尼古拉是在1826年才正式登基,赫尔岑把这诗的写作时间定在尼古拉统治时期,是一个错误。据说,当时有人向赫尔岑指出了这一点,赫尔岑也承认了,但后来并未更正。普希金这诗是在克里米亚游览狄安娜神庙废墟时写的,因此诗中有“另一片废墟”之语。
78 在俄语中“斯拉夫人”与“语言”发音近似,来自同一语源。
79 他曾当着霍米亚科夫的面,对我说:“此外,他们自诩具有语言才能,可是整个民族中只有霍米亚科夫一个人在讲话。”——作者注
80 指恰达耶夫,即赞同彼得大帝的改革的人。恰达耶夫一般被认为倾向西欧派。
81 指1814至1830年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
82 指法国大资产阶级于1794年7月27日(法国共和历热月9日)发动热月政变以前革命民主派专政的时期。
83 18世纪前俄国人戴的一种平顶毛皮帽。
84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中的宫殿,建于1487至1491年。在彼得大帝迁都彼得堡以前,沙皇便在这里召见大臣,商议国事。
85 诺夫哥罗德是俄国最早的城市之一,在12、13世纪是一个公国的中心。市民议会是古代罗斯的一种地方机构,大钟是用来召集市民议会的。
86 即伊凡雷帝,曾对俄国的统一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87 彼得一世为了应付庞大的国家财政开支,建立了人头税制度,凡成年男子均得交付人头税,为此进行了户口调查,制定了农奴名册。但户口调查作为建立农奴制度,确定农奴身份的措施,早在这以前已经实行。
88 戈杜诺夫(1551—1605),原为伊凡雷帝的大臣,1598年留里克王朝绝嗣,经贵族议会选举,成为沙皇。
89 俄国在1649年编订的法律全书,《法典》严格规定了农民的地位,因此一般把1649年作为俄国正式实行农奴制的日期。
90 古代斯拉夫人称北欧斯堪的纳维亚人为瓦兰人。据说古代诺夫哥罗德人厌烦战乱局面,请瓦兰人去实行统治,这就形成了留里克王朝,它一直存在到1598年。留里克王朝建立了以基辅为中心的基辅公国。在蒙古人入侵(1240年)之后,它又逐渐演变成莫斯科大公国,于15至16世纪开始发展成统一的民族国家。
91 公元306至337年的罗马帝国的皇帝。
92 俄国当时边境的河流,在今立陶宛境内。“涅曼河那边”指俄国。
93 写于克里米亚战争时期。——作者注
94 指英、法两国。下面的“第三者”指俄国。这里谈的即当时英法联合对付俄国的克里米亚战争。
95 舍维廖夫(1806—1864),莫斯科大学教授,文学评论家和斯拉夫派理论家,曾与别林斯基进行过激烈的论战。
96 斯拉夫派的主要理论家之一,莫斯科大学教授。
97 指以基辅为中心的古代俄罗斯,即公元9至12世纪的基辅罗斯。
98 指《莫斯科人》杂志,它出版于1841至1856年。
99 在初版中,“一本优秀作品”之后有“例如《死魂灵》”几个字。《死魂灵》于1842年5月在莫斯科出版,并立即引起了热烈论争。
100 亚·伊·屠格涅夫(1785—1846),俄国历史学家,与普希金、恰达耶夫等友善,曾游历欧洲各国,收集俄国历史资料。
101 雷卡米耶(1777—1849),法国一个银行家的妻子,她的沙龙曾是巴黎政治和文学活动的中心,夏多布里昂等名流经常出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