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梦的材料来源 四 典型案例(第2/4页)

(二)亲人死亡的梦

有这样一类梦,做梦者梦见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等至亲死去,自己无动于衷或者深感悲痛,甚至在梦中落泪。那些“无动于衷”的梦没有在这里分析的必要。它们中出现的亲人死亡一般是个幌子,实际上隐藏了其他的欲望。读者们可以参照前面那位女孩梦见自己的外甥死亡的例子。

我们着重分析那些“深感悲痛”的梦例。在这些梦中,做梦者希望自己的亲人死去——这肯定是与理性状态下的认识不符。联想到前面提到的某妇人梦见“女儿躺在木箱中”的梦,我们发现梦中表现出来的可能是很久之前(15年前)的欲望。更有甚者,这种欲望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这些欲望已经被抛弃、屏蔽或者压抑了。梦见自己的亲人死去,可能确实反映了我们在童年某段时期希望亲人死去的想法。这个结论听上去有些骇人听闻,相信所有的读者都会拒绝接受这个结论。下面,我们尝试着找些证据,证实那些已经被遗忘了的童年欲望。

首先考虑儿童与兄弟姐妹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我们会默认这是一种互相友爱的关系。但实际上,正如很多成人兄弟姐妹反目成仇一样,童年时期的兄弟姐妹之间也存在着大量的矛盾。儿童都是自私的——他们会为了自己的需求,不顾一切地跟所有的伙伴抢夺、竞争。兄弟姐妹们自然是首当其冲的对象——哥哥姐姐虐待弟弟妹妹,抢他们的玩具;弟弟妹妹则对压迫者敢怒不敢言,既害怕又嫉妒。

最明显的例子是,长子在见到新出生的弟弟或妹妹时,会坚定地说:“他(她)不应该到我家来。”因为,他清楚地知道新出生的孩子会抢走父母对自己的爱,会分享原本属于自己的玩具和食物。我曾经听说过一个两岁的女孩试图掐死婴儿的故事。由此可见,儿童的嫉妒心非常明显和强烈。当然,这种嫉妒心最容易发生在年龄相差不大的孩子之间。如果孩子足够大,这种嫉妒的本能就可能被关心所代替。

我曾经仔细地观察过自己的一个小外甥:他15个月大的时候,家里添了一个女孩。每次当大人们提到小女孩时,他总会插嘴说:“她太小!她太小!”等到几个月后,他又改变了攻击的策略。他经常提醒大家说,这个女孩没有长牙齿。我认为,在小外甥言语能力的范围内,他正在努力地阻止妹妹受到大人们的关注,防止她抢走家人对自己的爱。

我的一位女病人从4岁开始就经常做这样一个梦:包括她和哥哥姐姐在内的一大群儿童在操场上嬉戏,然后突然间其他人都长出了翅膀,消失在天空中。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希望哥哥姐姐死亡的梦。在孩子的眼里,死亡就像“长了翅膀飞走”一样。可能是受到操场上蝴蝶飞舞的情景启发,她梦见自己的哥哥姐姐飞走了,自己却成为唯一的幸存者。这种梦的例子很多。实际上,在我的病人们做过的“兄弟姐妹死亡”的梦中,多数都带有强烈的敌意。

这种解释确实太骇人听闻了,很多人会反驳说:“您怎么能把天使般纯洁的孩子设想成希望自己的兄弟姐妹死去的恶人?”这些人其实忽略了小孩子关于“死”的概念——他们不会把死亡与尸体、坟墓等恐怖的现象联系起来。在他们的眼里,死亡很可能仅仅意味着“走开”。因此,儿童的这种想法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穷凶极恶。梦里表达的,仅仅是他们的欲望而已。

如果上面的描述已经解释清楚了儿童“兄弟姐妹死亡”的梦,那么,我们该如何解释希望父母死去的欲望呢?父母全身心地爱着自己的孩子,怎么会被孩子憎恨呢?

我注意到,在梦中死去的双亲大多是自己的同性——男孩梦见死者是父亲,女孩则梦见死者是母亲。这种倾向提示我们,童年时期已经有了一种性的偏爱——男孩把自己的父亲看做情敌,女孩则仇视自己的母亲。这与我们接受的道德文化观念完全相反,又像是一种荒诞不经的观点。我的日常观察经验证明,这种对同性父母的敌意是确实存在的。这种关系可以用“俄狄浦斯情结”来解释。

远古的神话故事或民间传说中,总有这样的情节:父亲大权在握而且冷酷无情。由于父亲各方面的专制,男孩迫不及待地希望自己能取而代之。其中,俄狄浦斯的传说描述了最为类似的情形——“俄狄浦斯是底比斯国王拉伊俄斯和王后伊俄卡斯忒的儿子。国王夫妇曾经接到神谕——他们的儿子将会是杀害父亲的凶手,因此他们抛弃了这个刚出生的小王子。俄狄浦斯被人救活,并在另外一个城邦做了国王。某一天,他在底比斯城外遇到了自己的生父,并因为一言不合而动手杀死了他。随后他成为底比斯城的王,并娶了母亲伊俄卡斯忒。这一切都是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的。随着真相大白,俄狄浦斯最终自毁双目并离家出走。”俄狄浦斯王的故事是人类命运的悲剧——悲剧的动人之处,可能恰恰源自我们内心的共鸣——人力不能胜天。它也许暗合了我们童年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