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菲利斯·福格顺利穿越红海和印度洋

苏伊士距离亚丁港正好1300海里,而根据东印度轮船公司的严格规定,轮船必须在138小时内驶完全程。“蒙古号”加大火力,全速向前行驶着,希望能够提前抵达目的地。

从布林迪西上船的旅客,大部分都前往印度,有人到孟买,有人到加尔各答,不过去加尔各答也要途经孟买,因为自从修建了一条横贯整个印度半岛的铁路,旅客再也不必绕道锡兰(1)了。

“蒙古号”上的乘客,有各种文职官员,也有各个阶层的军官。这些军官有的服务于英国本土正规部队,有的则是指挥印度当地士兵的军官,但是他们的薪金都很高。目前,英国政府已经完全取代了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权利和义务,少尉的薪金有280英镑,准将2400英镑,上将4000英镑。

在“蒙古号”上,旅客们都感到很舒适。在那些官员中,也有一些年轻的英国人,他们携带着巨款,是到海外去经商的。船上的事务长,是轮船公司的亲信,在船上的地位几乎和船长平等,他做事非常讲究,无论是早餐,还是午后两点的中餐,或者五点半的晚餐以及八点钟的夜餐,餐桌上都摆满了新鲜的熟肉和甜点。这些食物都是由船上的肉食加工部和食品部供给的。船上还有几位女士,她们每天都要更换两次衣服。每当海上风平浪静的时候,船上便有音乐响起来,有人甚至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

但是,红海正如所有狭长的海湾一样变化无常,风浪不定。每当海风吹起,无论这些风来自亚洲海岸还是非洲海岸,都会吹得“蒙古号”这艘装有螺旋推进器的梭形快船剧烈地摇晃不止。这时,女士们躲进船舱,钢琴声也平息了,歌声和舞蹈也都因此销声匿迹。但是,尽管狂风咆哮,海浪汹涌,这艘轮船在强有力的机器的推动下,依然全力驶向曼德海峡。

这时,福格先生如何呢?人们或许以为,他一定会满怀愁绪,担心变幻莫测的风向将影响航行速度,担心汹涌的海浪会使机器发生故障,担心一切可能发生的意外会使“蒙古号”中途在某个港口抛锚,从而破坏他的旅行。

可是,他根本没有这样,或者至少说,即使这位绅士想到了一切可能发生的意外,他却丝毫没有表现出来。他永远都是一个镇定自若的人,永远都是改良俱乐部最沉着稳重的会员,任何意外和不幸都不会使他惊慌失措。他的心情就像轮船上的精密仪表一样,永远都不会出现异常。人们很少在甲板上看到他。尽管红海这个地方记载了人类早期发展的丰富历史,但是福格先生丝毫没有欣赏的兴趣。他没兴趣辨识红海两岸那些奇异的古城堡,任凭它们美丽的城影空自浮现在天边,他甚至毫不忧虑在红海上可能发生的危险。古代一些历史学家,如斯特拉伯、阿里恩、阿特米多尔、爱德里西等人在他们的著作中,每次写到阿拉伯海湾无不遽然变色。在古代,途经这里的航海家如果不向上帝奉献赎罪的祭物,祈求他的护佑,他们是决不敢贸然闯入阿拉伯海湾的。

那么这位古怪的旅客,待在“蒙古号”船舱里究竟在做些什么呢?首先,他按照习惯一日享用四餐,而轮船的左右摇摆和上下颠簸丝毫不会影响他的生活节奏,他就像一台品质精良的机器。然后,他就是玩“惠斯特”了。

非常凑巧,他发现了几个和他同样痴迷“惠斯特”的牌友,其中一位是前往果阿(2)赴任的税务官,一位是回孟买的传教士——德西姆斯·史密斯神父,一位是回贝拿勒斯军队驻地的英军准将。这三位旅客对“惠斯特”的痴迷,简直和福格先生不相上下。他们和福格先生一样,一天到晚都在默默地打牌。

至于万事通,他从不晕船。他和福格先生一样,住在船上的头等舱,而且同样认真地对待每一餐。坦白地讲,他对这种条件下的旅行感到非常满意。他打定主意,一路吃好、睡好,尽情欣赏世界上的好风景。另外,他在心里对自己说,这次莫名其妙的旅行,到孟买一定会宣告结束!

10月10日,也就是“蒙古号”离开苏伊士的第二天,万事通很是高兴,因为在轮船甲板上,他又遇到了那位在埃及码头和他交谈过的好心人。

“如果我没有认错,”万事通带着令人喜悦的笑容,走上前去招呼道,“是你吗?先生,在苏伊士你曾经那么热心地给我带路。”

“是啊!”警探回答说,“我也认出你来了。你就是那位古怪的英国人的仆人……”

“完全正确,先生名叫……”

“费克斯。”

“费克斯先生,”万事通说,“在船上再次遇见你,简直太让人开心了。你这是要去哪儿呀?”

“哦,去孟买,和你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