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朴生活(第4/18页)

我的邻居称之为好的大部分事情,我在内心深处都觉得不以为然;而如果我为什么事情感到懊悔的话,那很可能是我的善行。是何种魔怪攫住了我,让我有如此善良的品行?老人家,您尽可以说出最睿智的话语——您已经生活了七十个年头,而且并非没有人生的荣耀——而我却听到了一个不可抗拒的声音,让我避开这一切。一代人抛弃另一代人的事业,如同遗弃搁浅的船只。

在我看来,我们完全可以毫无顾虑地相信更多的事情——比我们实际上相信的要多得多。我们可以对自己少一点关心,这样就可以真心实意地把这部分关爱施予他人。大自然既能适应我们的长处,也能适应我们的缺点。有些人总是没完没了地焦虑不安、忧虑重重,这几乎成了一种难以治愈的顽疾。我们生来就喜欢夸大自己所做工作的重要性,然而,有多少工作我们从未涉足啊!或者说,如果我们疾病缠身,又该如何呢?我们有多么警醒啊!如果能够避免,我们就决计不靠信仰生活;从早到晚,我们都戒心十足,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则毫不情愿地祈祷一番,把自己交付给未知的命运。我们迫不得已,在生活中只能如此细致周到、诚心诚意,对人生充满敬畏之心,而否认变革的可能。我们说,这是唯一的生活之道;然而,从一个圆心出发,能画出多少条半径,就有多少种生活之道。所有的变革都是值得我们沉思默想的奇迹,而且这样的奇迹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当一个人将他想象的情况归纳为他所了解的事实时,我可以预见,所有的人最终都将把自己的生活创建在这个基础之上。

让我们来思考一下,我在上面所提到的烦恼和忧虑大多是由何而发?有多少需要我们费心劳神,或者说至少是应该小心应付的?虽然我们生活在物质文明世界里,但是去过一过那种原始的拓荒生活,对我们来说是大有益处的,哪怕只是为了弄清楚哪些是生活的基本必需品,以及用什么方法可以获得,或者只是为了查看一下商人的旧账本,好知道人们在商店里最常买的是些什么,店里都储备哪些货品,也就是说,人们所需求的最基本的日用杂货有哪些。时代的进步对人类生存的基本法则并没有多大影响,正如我们的骨胳同我们的祖先相比,恐怕是难以区分的。

所谓生活必需品,在我看来,就是人类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一切物品,从一开始,或者经过长期使用,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一环——没有哪个人试图舍弃这些东西,即使有,也是极少数的几个,他们或者是处于未开化的荒蛮状态,或者是由于贫困潦倒,或者是秉承某种人生哲学。对于许多生命而言,在这个意义上,人生必需品只有一种,那就是:食物。草原上的野牛,需要的仅仅是几英寸长的鲜美青草,还有饮用水,除此之外也就是在森林或者山荫寻求一处掩蔽之所而已。野兽需要的仅仅是食物和蔽身之处。对于人类而言,在目前的气候条件下,生活必需品可以确切地分为以下几项:食物、住所、衣服和燃料;因为我们只有获取这些必需品,才能满怀成功的期望,自由地思考人生的真正问题。人类不仅发明了屋舍,而且还发明了衣服和烹饪方法;也许是出于偶然,人类发现火能够带来温暖,于是就开始加以利用,起初是一种奢侈的享受,如今烤火取暖则成了一种必需。据我们观察,猫和狗也同样获得了这个第二天性。有了适当的住所和衣服,我们才能合理地保持体内的温度;如果穿着过多,住所太热,或者取暖的火烧得太旺,也就是说,外面的热度超过了我们体内的热度,那岂不成了炙烤人肉?自然科学家达尔文在提及火地岛居民的时候说,他和一伙人穿戴整齐坐在篝火旁都不觉得暖和,与此同时,他惊奇地发现,远离篝火的那些野蛮人赤身裸体,却还“被烘烤得汗流浃背”。我们还听说,新荷兰人〔12〕赤裸着身体,个个安然无恙,而欧洲人穿着衣服,却冻得浑身颤抖。难道野蛮人的耐性和文明人的智慧就不能结合起来吗?按照李比希〔13〕的说法,人的身体是一个火炉,而食物则是燃料,维持肺部的内燃。寒冷的天气我们吃得多,热天则吃得少。动物体内产生的热量是缓慢燃烧的结果,如果燃烧速度过快,就会产生疾病,造成死亡;反之,如果缺少燃料,或者通风不畅,生命之火就会熄灭。当然,生命的热量和火焰不能混为一谈,我们的比喻就到此为止吧。因此,综上所述,动物生命和动物热量这两个词语几乎是同义词;因为食物可以被看作是维持我们的生命之火经久不息的燃料,而燃料只能煮熟食物或者从身体外部为我们增加御寒的热量;住所和衣服的作用也只是保持由此产生和吸收的热量。